人民网 >> 理论 >>
"简政放权"系列解读之五:稳当前增后劲,政府如何推动经济转型?
黄玥
2013年05月21日14:10   来源:新华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结构失衡?社会矛盾加剧?我国是否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在多项经济指标接连释放出“疲软”信号的背景下,这些问题常常被人们提起。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改革攻坚期,经济发展面临“新一轮爬坡”,推动经济转型成为共识。

在13日召开的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员电视电话会议上,李克强提出,希望通过简政放权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和创造力,既稳当前也增后劲,达到“不花钱能办事,少花钱多办事”的效果。

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何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如何克服转型中面临的困难?带着这些问题,新华网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就政府如何打开转变职能大门,下放权力,激发市场主体发展的活力,促进经济转型进行了讨论。

实现经济“稳增长”需刺激民间投资

新华网记者:李克强在会上指出,我国当前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下行压力较大,要实现今年发展的预期目标,靠刺激政策、政府直接投资,空间已不大,必须依靠市场机制。其中,刺激民间投资,释放市场力量成为实现“稳增长”的主要举措。请问,政府应如何释放市场和民间力量?

北京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教授王文章:通过行政手段来配置资源,造成效率低下,这一做法已经过时了,政府权力应逐渐淡化经济领域的资源配置作用,应该让企业拥有自主权,在继续深入改革的方向上,我国经济形势整体是乐观的,未来20年还能实现经济“稳增长”。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高小平:这次放权是企业现实呼声的有效回应,是尊重市场规律的表现,把政府职能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上来,将激发起社会成员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动。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高尚全:必须弱化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打破行业垄断,凡是市场主体有能力做好的事情都要交给市场主体去做,政府的主要职责是为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推转型”调结构 大力发展服务业

新华网记者: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首先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资料显示,我国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服务业现有税制存在重复征税、税负过重、行政垄断,审批过多的现象。

在调结构过程中,政府应如何明确与市场的边界,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市场环境?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高尚全:这些问题与政府职能改革不到位有很大关联,大部分生产要素掌握在政府手中。造成资源利用率很低,浪费严重,大大制约了市场灵活发展。

北京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教授王文章:为解决这一问题,一些“调结构”的措施也正发挥作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我国居民阶梯电价、资源税费和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有序推进等等,随着‘营改增’”的不断推进,会减轻小型微型企业税费负担,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健全能源价格体系,完善土地、资本等要素市场,逐步消除水电价格方面的差别,提高效率。这些举措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使政府与市场更加协调有序,让市场更好的释放活力,推动经济转型。

民建中央常务副主席马培华:我国现代服务业正处于重要发展机遇期,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意义重大。发展服务业应加强整体部署,完善发展环境;推进服务业税制改革,加快结构性减税进程;优化金融政策;完善市场机制,进一步消除体制障碍。应按照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方向,以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竞争的产业发展环境为重点,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部署,编制并实施服务业的发展规划,逐步建立关于发展规划的科学评价体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努力营造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市场环境。

消除体制障碍下放权力构建服务型政府

新华网记者:李克强强调,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必须创新体制机制。必须转变职能,下放权力,下决心减少政府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干预,打破市场分割与垄断,消除制约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使企业和产业在竞争中优化升级,为经济转型提供“源头活水”。政府如何不再管“管不了的事”和“不该管的事”,推动经济方式转变?

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宋晓梧: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我们面临一系列改革任务。其中最重要的是转变资源配置方式,从政府配置资源转到市场配置资源,说准确一点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关键又在于培育市场主体,让企业成为资源配置的主体。这并不排斥政府的宏观调控,但政府不应当继续担当资源配置主体,否则,宏观调控就是政府自己调控自己。

改革开放25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从经济组织形式看,过去那种上下级之间的垂直行政关系日益转变为平等法人之间的水平契约关系。从社会组织形式看,各种社会组织虽有较快发展,但管理方式相对滞后,至今仍然是以行政关系为纽带加以维系,行业协会以及其他应当由市场主体自行组织的社会团体“官办”色彩浓厚,就是典型例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迫切要求规范我国市场主体的组织行为,实行政会分离,逐步达到经济活动与社会管理相协调,这已经成为关系发展、改革和稳定的一件大事。

政府职能转变应当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是毫无疑问的。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途径,是把政府不该管、管不了的事情交给企业、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那么,合乎逻辑的推理,就应当实行政企、政社以及政府机构与社会中介机构的分离。其中社会组织就包括大量经济类的行业协会。必须从市场主体组织行为的角度定位行业组织,不能再把行业组织作为政府的附属物。如果包括行业协会在内的各类社会组织仍然是“官办、官管、官运作”,其作用不过是政府职能的延伸,那么政府就是变相在管那些“管不了的事”、“不该管的事”,可能累死不讨好,更严重的是为广泛的钱权交易埋下伏笔。可以说,没有规范的市场主体组织行为,政府转型难以到位。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高尚全:政府保障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打破行业垄断,减少审批权,消除制约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真正变成服务型政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方全喜:我们现在搞经济转型,就是要有支持和鼓励创新。改革其实是释放社会活力,增加我们这个社会,包括企业的创造性,而不是扼杀创新。

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宋晓梧:政府职能转变远不到位,仍在很大程度上充当市场主体,一是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发育还远不成熟,尤其是主体组织行为严重缺失。宏观经济调控是短期政策,市场主体培育是长期任务。治标成绩不小,治本任重道远。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相关专题
· 聚焦国务院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