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中国青年报评职称评审:为何难以取消?
胡印斌
2013年05月09日09:3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题:我也想忘了职称,可总是被提醒

曾是一家央企驻俄员工的留学生赵宇辰在谈到职称时说,在俄罗斯,大家都快忘了“职称”这个词了,更不用说争着评职称。不过,在国内,去职称化或弱化职称还只停留在公众话语中。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近日一项调查显示,42.7%的受访者为职称评审感到焦虑,61.6%的受访者希望改革现有职称评审制度。

这些年来,大家一边抱怨一边翻弄那些外语书籍,一边热望取消一边四处打点八方拜托。在异常坚韧的职称考试面前,个体生命显然耗不过职称的刚性,正所谓“欲说还休”、“欲罢不能”,“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职称焦虑是个老问题,职称的弊端以及对人的折磨显而易见,比如规定过于死板,论文往往造假,往往无关水平且容易滋生腐败……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些这方面的不愉快经验,这些经验也构成了公众普遍厌倦职称的社会心理基础——不少人认为既然职称如此“万恶”,不如干脆取消得了。

职称评审又为什么如此缠人、如此难以取消呢?

其一,职称制度设计的本意,是一种职业评价机制,其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已经成了一个杠杆或标尺,在职称上面也附加了工资待遇、职务晋升等种种利益。尽管其间存在诸多不合理,但目前还缺乏一个相应的替代机制。即便要取消职称评审,也该通盘考量,比如说,是不是先构建行业性的评价标准,等等。

其二,最大困难还不仅仅在于现行组织机构对于职称的高度依赖,而是长期以来形成并固化的行政化思维,以及由于这种行政垄断而产生的部门利益。目前,职称评审已形成一条长长的食物链,评审机构、评委、教材编制、论文刊发乃至承接考试等,都能从中分取大小不等的蛋糕。可以说,围绕职称已经形成了一门生意。

这些年来,职称改革举步维艰的根源也正在于此。一方面是职称上面附加的利益难以骤然褫夺,牵扯也十分广泛;另一方面,相关的利益也难以轻言舍弃。几度纠结之下,只能是听任职称的绳索越来越紧地勒在社会的肌体之上。

若想真正“忘了职称”,还需从制度层面入手,去掉附加在职称上面的各种待遇,同时构建起更科学、更合理的职业评价体系。

(责编:万鹏、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