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重大的使命 壮阔的征程———论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
海南日报编辑部
2013年05月09日14:45   来源:海南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一)“善弈者谋势”,历史大棋局中的一步落子,只有跨越时空维度,方能看出弈棋者的高瞻远瞩。

1987年6月12日,小平同志在会见外宾时,极富远见、满怀期望地说:“我们正在搞一个更大的特区,这就是海南岛经济特区。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是很了不起的。”一年后,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海南从此走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踏上了中央寄予的追赶国内外经济发达地区的新征程。

25年实干苦干、大打基础,25年勇于创新、与时俱进,25年攻坚克难、百折不挠,琼岛儿女以优异的成绩擦亮了“中国最大经济特区”这块金字招牌。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海南时,重温小平同志的夙愿,重提“中国最大经济特区”,要求海南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总抓手,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路子来,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

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寄寓着党中央对经济特区再创辉煌的殷切期待,也赋予了海南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全局中的重大使命。

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又一段波澜壮阔的“海南征程”正在开启……

海南经济特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天然的联系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历经艰辛探索而逐步开辟出来的,是一条实现中国繁荣富强和中国人民幸福安康的正确道路。

海南经济特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天然的联系。

海南经济特区的创立,本身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兴办海南经济特区是在邓小平同志倡导下,我们党和国家为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按照小平同志的构想,要在海南创办一个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实行比其他经济特区还要“特”的政策,缩小与东南亚发达国家和台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小平同志从更加高远而广阔的视角来期待海南经济特区的成功。他要用海南迅速发展起来的成功经验和实践,来显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来显示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政策的强大生命力。

(三)海南经济特区的探索与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注入了鲜活的内容,丰富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海南率先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率先推行“先上车后买票”的企业登记制度改革;率先实行“一脚油门踩到底”的燃油附加费改革;率先实行落地签证;博鳌成为我国境内第一个定期定址的国际性会议地址;以下放行政管理权为重点的省直管市县管理体制改革,使各市县竞相发展、活力迸发;金砖国家领导人三亚峰会、中非合作圆桌会议、高尔夫世界杯赛等一批重要外交外事和会展赛事活动成功举办……海南改革开放的历程,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怎样走科学发展道路?在生态资源丰富而脆弱的地区怎样走科学发展道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这两个重大课题,海南经历了艰难的探索,走过弯路,有过挫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建省办经济特区初期,海南在基本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的确立上,一度摇摆不定,争论不休。1990年代初期,一股房地产开发热潮席卷琼岛,泡沫吹破后,烂尾楼林立。1996年,海南确立了“一省两地”发展战略,即:努力把海南建设成为我国新兴工业省和热带高效农业基地、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一省两地”产业战略建立在海南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和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引领海南走出了房地产泡沫经济的阴影。

进入新世纪,海南决策层提出,海南的生态环境、经济基础,决定了海南不能走传统工业发展之路,必须走一条由现代旅游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路。建设国际旅游岛,是海南发展的必然选择。2009年年底,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迎来了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的第二次重大历史机遇。

2012年4月召开的省第六次党代会提出,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崛起为主线,以建设国际旅游岛为总抓手,持之以恒、一以贯之地走以人为本、环境友好、集约高效、开放包容、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崛起之路。

绿色崛起之路,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布局相契合、一脉相承,是“中国道路”的海南版,是科学发展的海南标签,是一条引领海南人民通往幸福未来的成功之路。

从“放胆发展生产力”、“加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到“一省两地”战略、从“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高科技支撑”到建设国际旅游岛,从生态立省到绿色崛起之路,这些重要的发展思路立足省情,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大特区以25年艰辛探索的“海南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四)海南经济特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彩缩影,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途和未来。

建省办经济特区25年来,全省经济总量迅速扩大,地区生产总值从建省前的57.28亿元,到2012年达到2855.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建省前1987年的15.4倍,平均每年增长11.6%,比同期全国平均增长快1.8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美元大关。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建省前1987年不足3亿元,到2012年突破400亿元,达到409.44亿元。经济结构调整取得历史性的突破,由建省前1987年的“一三二”结构转换为“三二一”结构。环岛高速公路、环岛高铁、海口和三亚国际机场、三亚邮轮母港、航天发射中心、昌江核电、红岭水利枢纽等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陆续建成和开工建设。在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海南的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不降反升,森林覆盖率达61.5%,空气质量总体保持优级。

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大关,是建省前1987年的21.2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12年达到7408元,是1987年的14.8倍。在全国率先取消了农业特产税,在全国率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实行“两免一补”,率先全国实现5项社会保险省级统筹……一幅幅民生普惠的新画卷,在琼岛大地泼墨舒展。

(五)回眸建省办经济特区25年的发展历程,是什么引领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是什么催生了经济特区的巨变,是什么帮助我们突破前进中的各种障碍、战胜各种困难,是什么激荡着、振奋着我们的心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伟大旗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引!

走在这条大道上,那个长期作为国防前哨、对外比较封闭的海岛成为全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成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保持全国领先水平、人民生活日益改善的新家园;走在这条大道上,特区人民的精神风貌变了,敢闯敢干,勇于创新,文明自信,充满朝气;走在这条大道上,海南实现了开发史上最伟大、最辉煌的一次跨越。

海南经济特区的辉煌成就,初步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和活力,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正确的,坚定了人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海南有条件有能力有自信

(六)回眸历史,我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海南发展进程中的万钧之重,才能更自觉地扛起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的历史担当。

范例意指典范的例子、可以当做模范的事例,同“样本”、“典型”、“示范”等词近义。对海南而言,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就是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身实际出发,制定明确的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对策路径,努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走在前列,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发展模式,为其他地区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创造出科学发展的丰硕成果,为社会主义优越性提供具有说服力的印证,进一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的特点一是先进性,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走在前列,某些相关要素建设处于领先地位;二是示范性,必须是可以学习与借鉴的,具有普遍意义;三是系统性,它涵盖了思想观念、发展模式、体制制度、对外开放、政府管理和城市建设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内容。

(七)让海南成为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范例,是小平同志和党中央从决定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开始就对海南寄予的厚望。

1987年6月12日,小平同志在会见前南斯拉夫客人时第一次向外界提出了创办海南经济特区的设想,他说:“海南岛和台湾的面积差不多,那里有许多资源,有丰富铁矿,有石油天然气,还有橡胶和别的热带亚热带作物。”小平同志拿海南同台湾比较,意味深长。海南与台湾同为祖国的宝岛,面积相近,地理和自然条件以及人文资源多有相似之处。如果把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更有说服力,就能增强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就能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

为了实现小平同志的这一夙愿,几代中央领导人心系海南,真情接力,给海南带来殷殷嘱托,指明前进的方向。江泽民同志强调,中央对海南经济特区的方针政策不变,海南要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胡锦涛同志明确指示我们,要进一步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好地发挥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前不久视察海南时反复叮嘱我们,要埋头苦干,奋起直追,使海南成为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范例,谱写美丽中国的海南篇章。

中央领导人对海南的殷切关怀和嘱托,贯穿着一脉相承的一条红线:海南发展起来,走进前列,对党和国家的全局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海南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既不可能在马列主义本本上找到现成答案,也没有任何现成的实践经验可以照搬照抄,必须靠敢闯敢试。因此,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需要披荆斩棘,拓荒创业。而海南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其在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的进程中可以放胆探索,其成功经验对全国也更有借鉴意义。

从地理位置而言,海南岛四周环海,离大陆最近处也有30多公里,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对于实施特殊政策后的行政、经济方面的管理十分有利。有些改革试验,可以在海南经济特区内进行。小平同志倡导创建海南经济特区,也是为全国改革开放建立一座放胆探索的大试验场。如果说在内地各省进行改革,要摸着石头过河,在海南经济特区进行改革,瞄准方向就可破浪向前。因此,小平同志和党中央对海南大特区的改革开放一开始就是政策宽,起点高,动作大,有“惊人之笔”。

从经济地理形态而言,海南岛总面积3.54万平方公里,在这样广阔的地域上,各种地理状况立体分布、各种经济层次共同存在,既有较发达的中小城市,又有贫困的少数民族山区,是全国经济形态的微缩。地理和经济的这种态势,为摸索在全国有推广意义的经验,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试验场所。外国办经济特区,一般功能较单一;而海南这样的省级行政单位办经济特区,乃是多功能的。在这样大的范围进行综合性的体制改革试验,其成功经验对全国更有借鉴意义。

(九)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海南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时,对海南作出了“后发优势多,发展潜力大”的科学判断,这让我们对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充满信心。

“后发优势多,发展潜力大”,体现在那一张张独特的靓丽名片上。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举办地,国际旅游岛,洋浦开发区,热带农产品主产区等等,每一张海南名片都蕴藏着深厚的发展潜力,孕育着重要发展生机,都可以做出一篇大文章、好文章。

“后发优势多,发展潜力大”,体现在海南在全球市场配置资源中的独特地位上。面对资源能源短缺、环境超载、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海南优良的生态环境、丰富的土地资源、地处南海面向东南亚、进出口极佳的区位和港口等比较优势,越来越显现出吸引人流、资金流的巨大商业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大企业的青睐。

“后发优势多,发展潜力大”,体现在建设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带来的政策效应上。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岛,是中央的重大决策,也是海南的最大机遇和最强比较优势,为海南的发展开拓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去年,财政部发布公告调整和完善海南离岛免税购物政策。今年2月28日,国务院又批复设立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国家为先行区量身定做了一批含金量高的特殊政策。

“后发优势多,发展潜力大”,体现在接踵而来、效应叠加的“海南机遇”上。从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到三沙市正式设立,从洋浦保税港区封关到海口综合保税区获准设立,从财政部发布公告调整和完善海南离岛免税购物政策到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获国务院批复……近年来,海南正进入一个“国家机遇”的密集期。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海南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背景。中央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政策导向,将给内需承接地的海南带来巨大商机。

“后发优势多,发展潜力大”,体现在正能量快速集聚的发展态势上。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今天的海南,已经站在了更有条件实现科学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省第六次党代会作出了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绿色崛起、全面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战略部署。我省大力开展集中整治“庸懒散奢贪”。省委省政府出台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20条,干部作风和精神面貌明显改观。全省上下思想统一、步调一致,精神面貌好,渴望加快发展、渴望绿色崛起的愿望十分强烈,形成了一个地区发展最为珍贵的“人和”。可以说,海南现在思路明确、目标明确、措施具体、机遇难得,跨越发展的正能量正快速集聚,正处在发展干事的最佳时期。

这一切,正成为海南蓄势待发的强大能量,海南加快发展的时间窗口正在打开,海南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的前景令人期待。

“六个努力争创”是对总书记重要指示的响亮回应,是海南实现跨越的“路线图”

(十)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是一个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立足于海南,探索服务于全国科学发展新路的历史课题。从“点题”到“破题”,考验发展智慧、能力和作为。

4月25日,在纪念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5周年座谈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罗保铭在演讲中号召全省人民从六大方面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

这六大方面包括:

努力争创发展开放型服务业的实践范例。用好用足国家赋予的保税港区、离岛免税、邮轮游艇、体育彩票、离岸金融、落地免签等各项开放政策,促进旅游、商业、金融、航运、通信、会展、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发展壮大。

努力争创特色城镇化的实践范例。科学规划、合理引导、因地制宜,推动农业现代化与特色旅游文化紧密结合,做优做强特色产业,建设特色产业支撑、特色文化包装的风情小镇、旅游小镇。

努力争创城乡统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践范例。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和普惠水平,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先行区,让广大群众及时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努力争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范例。坚持保护和发展并举,持之以恒地抓好生态工程建设,完善生态保护长效机制,推行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增强全民生态自觉和生态担当,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的示范区。

努力争创规范、高效、优质政府服务的实践范例。以刮骨疗伤的勇气,下决心、下硬功夫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依法行政,优化发展环境,真正形成公平、规范、诚信的市场环境和透明、高效的政务环境。

努力争创军地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实践范例。广泛深入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军民两用,加快军地资源有效优化配置,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良性互动、共同促进。

“六个努力争创”,是对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重要指示的响亮回应,是海南成为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范例的“路线图”。

(十一)“六个努力争创”,围绕一个主题,就是认清使命,扛起担当。

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是为实现“中国梦”而扛起的海南担当。“六个努力争创”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绿色崛起这一根本任务,致力于把海南的事情办得更好,为实现“中国梦”打下更加坚实的根基,这反映出海南广大党员干部对自身的国家责任和历史使命的强烈自觉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

“六个努力争创”,贯穿一条主线,就是解放思想,开放改革。

纪念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5周年座谈会的主题被确立为“思想更解放,海南更开放”。罗保铭在演讲中指出,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大和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最关键的还是要弘扬特区精神,强化使命意识,更加自觉地扛起开放改革、先行先试的海南担当,勇于突破思想观念的束缚和利益固化的藩篱,做到思想更解放、海南更开放,放大比较优势,创造海南特色,争创实践范例。发展开放型服务业、城乡发展一体化改革、打造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六个努力争创”中处处体现着先行先试的勇气和劲头。

“六个努力争创”,体现一种理念,就是紧扣省情,以特取胜。

“六个努力争创”内容丰富,针对性强,既契合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又涵盖了当前海南发展面临的最重要、最关键、最紧迫的问题。如发展开放型服务业,打造规范、高效、优质政府服务,军地军民融合式发展等等,都符合省情,顺乎民意。同时,“六个努力争创”还突出海南特色。特区之特,也是特色之特。特色产业、特色文化、特色城镇化……“六个努力争创”中“特”字频频闪现,反映了谋划发展时的务实之风。

“六个努力争创”,展示一种情怀,就是心系群众,执政为民。

“六个努力争创”中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城镇化建设,无论是城乡统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还是生态文明建设,无论是规范、高效、优质政府服务还是军地军民融合式发展,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执政为民。正如罗保铭在阐述“六个努力争创”时的深情话语:“我始终有一个信念,未来的海南可能比不上北京、上海等大都市的大富大贵,但一定会是小康温馨、生态宜居、百姓幸福指数较高的幸福家园。”

“六个努力争创”,突出一个意识,就是抢抓机遇,埋头苦干。

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既是中央赋予的重大使命,也是海南发展的重大机遇。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作为,舍得付出超人的心血,甩开膀子,豁出去干,直面矛盾,敢担风险,解决问题。只要我们敢于担当,实干成才,那就青山挡不住,必将实现绿色崛起的宏伟蓝图。

“六个努力争创”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统一于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的宏大进程中。坚持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总抓手,“六个努力争创”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才能形成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发展格局,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

(十二)把海南好好发展起来,使之成为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范例,这是小平同志等几代中央领导的夙愿,这是我们海南的国家担当,也是全省人民孜孜以求的梦想。

历史的接力棒传递到了我们手中。让我们以坚实的步伐踏上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的新征程,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凝聚到实现中国梦、海南梦的火热实践中,向着灿烂的未来进发!

(责编:程宏毅、常雪梅)

相关专题
·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