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五四精神的时代特征和中国梦的现实实践
姚亚平
2013年05月04日13:19   来源:江西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五四运动爆发94年了,历史的事件和人物的身影已渐渐远去,但历史的回声和启示不断重现。“五四”是什么?“五四”是一场运动,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文化,是一种传统,也是一群人,所以,后世也叫五四运动、五四精神、五四文化、五四传统、五四青年。这反映了五四运动的重要历史地位和深远影响。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掀起了反帝爱国的救亡运动,发动了解放思想的文化启蒙,点燃了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想,激发了以身报国的中国精神,彰显了人民民主的中国力量,开启了社会主义的中国道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纪念五四运动,就要思考什么是五四传统与精神的实质与内涵,如何继承与发扬,这对于团结和凝聚广大青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五四运动的历史目标:振兴中华的中国梦想

  1.五四运动是一场救亡救国的爱国运动。1919年5月4日下午火烧赵家楼的那把火,以及引发全国大规模的群众性斗争,其直接目标和现实胜利是拒签《巴黎和约》。“五四”当天,学生唯一的印刷品就是罗家伦起草的著名的《五四运动宣言》,第一个提出“五四运动”的概念,还喊出一句发聋振聩的话:“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这宣示了“五四”是一场反抗帝国主义、反对卖国的北洋政府的爱国主义运动。这种拯救国家、复兴民族、振兴中华的目标追求和行动指向,正是五四运动的基本性质。

  2.民族复兴的意识在五四运动中更加迅猛强烈地爆发出来。民族复兴、振兴中华的口号在近代就提出来了,1894年11月,孙中山在发起成立兴中会的章程中就明确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有些人不明白,怎么在“五四”时,救国爱国的热潮一下子就那么异常强烈地爆发出来,而且那么声势浩大、那么影响久远呢?现在也有些外国人总不理解中国人搞建设怎么就那么聚精会神,谋发展怎么就那么一心一意,谈复兴怎么就那么劲头十足、万众一心呢?这正是中国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一个特点,原因有三:

  一是中国的发展与崛起,这不是后来者的一种紧跟、一种赶超,而是一种曾经辉煌、现在落伍的民族复兴。中国历史几千年,一直处于世界前列,引领历史文明的潮流,根本不是新兴经济体。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不久的康乾盛世,中国的经济总量还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只是近代以来,中国沉沦了、落伍了、落后了,落后就要挨打!所以,在中国,爱国主义的精神、国家发展的目标、民族地位的梦想,从来就不是简单的追赶,而是伟大复兴的问题。

  二是压迫愈深、反抗愈大,这是民族感情和愿望长期积累的结果。近代以来,西方列强步步紧逼,中国朝廷和北洋政府步步退让、屡战屡败,1840年的鸦片战争、1894年至1895年的甲午战争、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近80年时间,中国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经历了“几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唱了一曲“奇异的悲歌”(马克思语),国家风雨飘摇,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尤其是一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不让属于战胜国的中国参加讨论,更把德国占据山东的各项特权转让给日本。中国又一次被西方列强玩弄,民众又一次对北洋政府失望,民族感情又一次受伤,近代以来普遍积累的民族激愤、潜行郁结的民族意志,就这样一下子超乎想象地爆发了出来。中国就有这个传统,碰到生死大困难,面临内外大压力,特别是“五四”时的那种饱受屈辱、国亡无日,大家就会同仇敌忾、以死报国,就会迸发出巨大能量。

  三是全国各阶层民众利益和愿望的会聚和爆发。“五四”的爱国救亡运动会聚了青年人、读书人,后来有工人、商人和各个阶层的人。五四青年们“位卑未敢忘忧国”,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郭沫若说:“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炉中煤》)郁达夫说:“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沉沦》)五四时期个人的行动与国家的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了,这是五四的新气象!

  3. 五四爱国运动点燃了中国梦想、激发了中国精神。民族复兴、振兴中华,这个理想、梦想自近代以来不断郁结会聚,在五四运动中被鲜明提出、猛烈爆发,可以说,五四运动点燃了中国梦。90多年来,“五四”的这一爱国主义精神和传统不断被继承和发扬光大,中国梦的内涵不断丰富。1949年前是不做亡国奴、要做中国人,民族要独立、国家要统一、人民要解放。1949年后是国家要富强、民族要复兴、人民要幸福。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提出、概括、提炼,总结成一句话,就是中国人民要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一个历史主题,也是当代中国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共同认识、共同利益和共同理想。

  这是认识中国一切问题都不能脱离的一个基点,也是理解中国一切问题都必须把握的一个关键。只有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会明白,无论是革命时期的救中国,还是建设时期的发展中国,中国人民都是加满了油,憋足了劲,一点就着,一呼百应。近100年来,我们这个苦难的民族、伟大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浩浩荡荡,死地后生,九曲九折,从黑夜奔赴晨光,从胜利走向胜利,真像史诗那样威武雄壮。只有把握了这一点,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一下子能得到全国人民、全球华人那么热烈的拥护和反响。因此,我们纪念“五四”,就要朝着社会主义强国的目标,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五四运动的民主启蒙:人民民主的中国力量

  1.五四爱国主义精神的时代特征表现为民众自救、依靠人民。有了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梦想目标,靠谁来实现呢?要靠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有人会说,爱国主义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基本精神。这不错,但“五四”的爱国出现了人民民主的新气象、新内容、新活力。1920年4月21日,被毛泽东称为“思想界的明星”、“五四运动的总司令”的陈独秀在《五四运动的精神是什么》的演讲中指出,五四运动特有的精神是人民对于社会国家的黑暗直接行动,加以制裁,不利用特殊势力,不依赖代表。这种民主精神是“五四”的爱国主义不同于以往的鲜明的时代特点。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传统:皇家等于国家,忠君就是报国,像屈原、岳飞、史可法、文天祥这样的爱国志士的爱国行为,首先都是为了李唐王朝、赵宋江山、朱明社稷、满清天下,都只是维持皇权、修补现有的社会秩序,他们很难超越这一历史局限。但“五四”的爱国救国,则是要唤起民众、团结民众、依靠民众,这样才能凝聚民族复兴的中国力量。这是因为,近代以来的现实不断使人民失望,西方列强步步紧逼,人民群众靠谁?靠皇帝?皇帝跑了,人民失望了,于是,发生了辛亥革命,皇帝倒了。靠谁?靠北洋政府?袁世凯倒了,段祺瑞、徐世昌等一拨又一拨,走马灯似的,都不行。靠列强的公理?也不行。人们一次又一次失望,最后终于明白,只有靠自己。

  1959年,老同盟会会员吴玉章谈到“五四”,说:“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以为这些人掌握着权力,千方百计运动这些人来赞助革命。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

  五四运动之前,1918年11月,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的著名演说,他提醒人们正视劳工主义走向胜利的“世界的新潮流”。李大钊肯定来自欧洲的劳工革命的消息“都是这新纪元的曙光”。

  五四运动中,在武汉呼应的恽代英写信给胡适说:“国不可以不救。他人不救,则唯靠我自己。他人不能救,则唯靠我自己。他人不下真心救,则唯靠我自己。自己要是不真心救,就是亡国奴的本性了。”

  毛泽东在湖南创办了《湘江评论》,1919年7月他写下《民众的大联合》,指出“我们醒觉了!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这个“我们”就是民众。毛泽东在这篇文章中还说:“思想的解放,政治的解放,经济的解放,男女的解放,教育的解放,都要从九重冤狱,求见青天。我们中华民族原有伟大的能力!压迫愈深,反动愈大,蓄之既久,其发必速。我敢说一怪话,他日中华民族的改革,将较任何民族为彻底。中华民族的社会,将较任何民族为光明。中华民族的大联合,将较任何地域任何民族而先告成功。诸君!诸君!我们总要努力!我们总要拼命向前!我们黄金的世界,光华灿烂的世界,就在前面!”这篇文章不仅气势磅礴,更彰显了人民民主的中国力量,被认为“表达了学生运动最本质的目的”(罗家伦语),是“五四”时期“最重要的文章之一”(胡适语),李大钊在自己主编的《每周评论》上全文转载了这篇文章。

  2.五四运动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现代意义的民主实践。人民要靠自己的力量来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样一种民主意识和民主精神是前所未有的。这种不靠君主靠民主、不靠他人靠民众的爱国主义新精神,就和唤起民众、从我做起的民主启蒙运动结合在一起了。所以,“五四”还是一场新文化运动。中国几千年出现过两次新文化运动,一次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再一次是“五四”。“五四”的新文化主要是一种人民自身主体意识、主动精神的唤醒,是中国力量的一种汇集。

  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把中国压抑得不得了,就像一间没有窗户不透气的黑屋子,思想僵化、精神禁锢、故步自封,自以为是天朝大国,不知道中国之外还有其他的国家,等到被西方列强打得一塌糊涂,才知道中国之外有更强大的国家。另一种思想迷信就是唯上不向下、靠天不信己,所以,五四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的启蒙运动。当年,毛泽东在长沙创办《湘江评论》时,自撰创刊宣言:“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什么不要怕?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军阀不要怕,资本家不要怕”,主张“不受一切传说和迷信的束缚,要寻着什么是真理”。

  3.90多年来,五四运动的民主精神在不断发扬光大。五四运动这种救国爱国靠自己、振兴中华靠大家的人民民主思想和精神,成为“五四”以来的光荣传统。要爱国,不再是皇帝的家天下,不再是皇帝的国家,而是人民的天下,人民的国家。救国爱国,不能靠上帝,不能靠皇帝,不能靠列强,不能靠圣人,不能靠公理,只能靠自己,只能靠人民。

  90多年来,“五四”的这一传统在不断发扬光大:振兴中华,改变民族不独立、国家不统一、人民不解放的状况,就要民主,这个民主是人民民主,人民要自主,要当家作主;就要启蒙,要扫除迷信,让人民成为行动主体,相信自己、依靠自己,要解决自近代以来存在的一盘散沙的问题,要靠自己的力量改变自己的命运,用中国的力量改变中国的命运。

  现在,我们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同样要人民民主,要唤起民众、团结民众、调动亿万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凝心聚力、万众一心,激发和形成强大的中国力量,这才是中国民主的基本精神。

  三、五四运动的科学追求:社会主义的中国道路

  “五四”的科学精神不仅是自然科学,更主要是救中国、发展中国的道路探索和选择的问题。五四运动的性质和目标是救国爱国、振兴中华。“五四”的口号是德先生和赛先生,也就是民主与科学,要靠人民民主来聚集救国强国、振兴中华的中国力量,除此之外,还要靠科学找到一条救国强国、振兴中华的中国道路。所以,五四精神的科学不只是、甚至不主要是自然科学,而是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真理探寻和道路探索。“五四”的科学精神最根本的内涵是:什么样的救国方案、救国道路才最科学,要通过思想解放寻找一条正确的可行的救国之道。

  近代以来,中国人一直在提出、在探索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中国梦,有为振兴中华而“呐喊”,有为找不到出路而“彷徨”,更有苦苦的上下求索。“五四”前后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先进知识分子倡导和传播各种新思想、新思潮,各种思想、主义、思潮和方案争相登场、相互碰撞,各种主义和方案相继提出、论争不止。他们都是就怎样才能救中国、改造中国、振兴中华的根本问题,从不同角度寻求和提出方案。

  这些方案有实业救国、工业报国、教育救国、军事强国等,更多的是社会变革的道路方案,如宋教仁迷信西方议会政治道路,严复搬来“进化论”喊出惊世骇俗的“物竞天择”,胡适倡导改良性质的实用主义,梁漱溟提出依靠传统文化改造中国,还有当时较受欢迎的各式各样的无政府主义。中国人在实现民族复兴、振兴中华的历史进程中,艰难尝试过各种各样的救国学说和主义,反复比较过各种各样的强国思路和道路:资本主义、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工团主义等,结果都不行、都不灵。

  五四运动高潮之后,越来越多的人信奉马克思主义,认定社会主义是拯救、改造和发展中国的最有效的途径。1921年,在新民学会讨论改造中国方案时,毛泽东提出,在各种方案中,社会政策,不成为办法;社会民主主义,保护有产阶级;无政府主义,否认权力;温和方法的共产主义,如罗素所主张极端的自由,放任资本家。这些都是“永世做不到”的救国方案,只有“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即所谓劳农主义,用阶级专政的方法,是可以预计效果的。故最宜采用”。正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所以,那些后来成为著名共产党人的青年人才选择了社会主义。五四运动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逐步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认识、历史选择和现实胜利。

  总之,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大进步,当时的先进分子以及后来随之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在自觉地、艰苦地用科学的态度去探索一条科学的正确的救国救民、复兴民族、振兴中华的道路。

  90多年来,五四运动的科学精神也成为我国的一个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本着科学的态度,不断进行道路思索、探索,先是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的正确道路,然后又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终于走出了一条实现中国梦的科学道路、正确道路、宽阔道路。

  四、当代青年应该怎样纪念“五四”,实现中国梦

  五四青年大都在20岁左右,即使他们的老师也不过30岁左右,风华正茂,群星灿烂,正像毛泽东所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青年兴则中国兴,青年强则中国强。现在,“五四”已成为历史,但五四精神还在传承,我们当代青年应该怎样纪念“五四”、发扬“五四”呢?

  1. 当代青年要有理想、有志向,但要把个人梦和中国梦统一起来。我们纪念“五四”、发扬“五四”,就是追中国梦、圆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到了“五四”,出现了新气象,迸发出了新活力,这种新气象、新活力来自有理想、有目标、有志向、有抱负。青年就应该这样,要有梦想,要有理想,要想做事,要敢于做事,要朝气蓬勃。有人说,年轻的时候是做梦的年代。青年有理想、有梦想是正常的。“五四”就是一个做梦的时代,五四青年都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都有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的使命感。

  五四青年的理想、志向是大理想、大志向,个人的理想是和民族的命运、国家的前途连在一起的。继承五四传统,发扬五四精神,就要在民族的命运中来谈个人的进步。1993年9月16日,邓小平对弟弟邓垦讲:“国家发展了,我当一个富裕国家的公民就行了。”这句话平平淡淡,却是大胸怀、大境界、大理想,把国家和个人、事业和个人的关系说得很透彻。毛泽东的“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诗句,也表达了这种关系和境界。习近平同志讲中国梦和个人梦的关系,讲的也是这种关系和定位。因此,我们说,个人梦和中国梦就像是风筝和风的关系。风越大,风筝才能飞得越高。如果民族复兴的天风浩荡,个人进步的风筝就能飞得高、飞得远。

  2.当代青年的理想与志向要以主义的信仰为内核。人要有大理想、大抱负、大志向,这个大理想、大抱负、大志向的“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与中国梦连在一起。二是小我变大我,青年要相信自己,但更要依靠人民。民主不仅是个人的自由,更是人民的地位和力量。三是要有主义、要有信仰。邓小平强调,年轻人要做“四有”新人,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有理想和有纪律最重要。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之所以能战胜千难万险取得胜利,就是凭着一股理想、一股信念支撑自己。

  我们现在纪念“五四”,首先是要讲主义,要讲信仰。讲理想,要坚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把个人梦同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在为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中创造人生的辉煌。

  3. 当代青年要实践,要立足于中国这片土地、这个实际,不断探索、求索、思索,不断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境界。追梦、圆梦要实践、实干。理想、梦想不仅在将来,更在脚下、在当下、在现实。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过一句名言:“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所以,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实干才能梦想成真。

  要实践就有挑战、有困难,实现个人梦、中国梦,有困难、有压力。有人说,对未来的想象依赖于现实的苦难,二者是泉与涌的关系:苦难有多深,喷涌就多高。当代青年在投身伟大事业、实现美好梦想时,也要经得起挫折和失败,抗住压力,战胜挑战。

  习近平同志在阐释中国梦时,深情寄语广大青年:“要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广大青年一定要继承和弘扬伟大的五四精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境界!

 

(责编:谢磊、赵娟)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