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投入多项高科技
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中科院已全面启动四川雅安抗震救灾应急预案。各研究所利用多年的科技积累和综合优势,各尽所能、抗震救灾。
三种救援机器人: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制的三款救援机器人已送往灾区。这三款机器人是:废墟可变形搜救机器人、机器人化生命探测仪、旋翼无人机。
大容量电源:由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提供的500余台大容量、高比能量电源将于今晚送抵灾区。这种电源能提供长达一个月的电力供应,可在灾区作为帐篷照明灯、手机充电器等小型设备应急移动电源。
三维场景实时监测系统: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科研人员开发出四川省芦山县地震灾区灾情三维监测与评估系统。该系统不仅可以实时导航浏览灾区的真实三维场景,直观观测灾区的三维自然环境,还可以结合灾区的地形、地貌,分析灾区的滑坡等次生灾害及潜在危险区域,分析灾区道路、建筑物损毁情况。
预防次生灾害: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派出的三个地质灾害排查技术小组今天已经到达地震灾区,开始地质灾害排查工作。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成立了“地理资源所雅安地震科技救灾应急工作组”,将在应急救灾、次生灾害预防、灾后恢复重建等方面尽快形成研究报告,并向有关部门提交科技救灾建议。(北京4月21日电 记者齐芳)
无人机获高分辨影像
四川雅安地震发生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立即对测绘救灾保障作出紧急部署,启动应急保障机制,由5架无人机、应急监测车系统以及多名技术人员组成的第一支救灾队伍已到达灾区。
目前,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已动员各种技术力量,紧急支援灾区救灾工作。在“天地图”上发布了震区及周围地区0.5米分辨率卫星影像,并将随时发布无人机获取的最新灾后影像。20日14时15分,无人机起飞,16时左右,获取核心灾区宝兴镇、太平镇0.16米分辨率低空无人机影像30平方千米,按照计划第二架次无人机将获取核心灾区龙门乡影像。(北京4月21日电 记者袁于飞)
机器人参与地震救援
今天13时30分,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第一批救援人员携带废墟可变形搜救机器人,随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到达四川省芦山县。后续救援人员和另两款机器人——旋翼无人机和机器人化生命探测仪也正在赶往灾区的途中。据悉,这是三款机器人首次参与地震救援。
废墟可变形搜救机器人、机器人化生命探测仪是两款陆上机器人,可以根据现场需要,携带模块化载荷,进入废墟内部探测是否有被埋者,确认被埋者所处的具体位置,为救援人员提供准确信息;旋翼无人机是一种空中自主飞行机器人,可进行大范围宏观灾情信息调查,通过机器人上的高清摄像机,将灾区图像即时传送给救援部门,为决策者提供图像和数据支持。(沈阳4月21日电 记者毕玉才 特约记者刘勇)
多普勒天气雷达提供实时气象数据
四川芦山地震发生后,按照军地联合保障协议,四川省气象局与成都军区某气象水文中心全面共享和开放气象资料,以缩短灾区自动气象站观测间隔,及时提供灾区附近的多普勒天气雷达等实时数据。
4月21日11时05分,成都军区某气象水文中心派出由野战气象预报车、气象观测车和风廓线雷达车组成的前线应急气象保障分队,经过近4小时跋涉抵达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15时32分,多普勒天气雷达和野战气象预报保障车架设完毕并开机,灾区第一份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成功获取,《“4·20”抗震救灾气象情况通报》送抵军地指挥部门和各救灾部队。
目前,通过架设在重灾区芦山、宝兴等地的自动气象观测站,四川省气象局可以将每分钟更新一次的降雨、温度等资料提供给救灾部队。(北京4月21日电 记者张蕾 通讯员蒋印祺、杨代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