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4月15日《人民日报》报道,四川省在日前首次公布了73个省级部门2013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2013年,该省本级部门“三公”经费在去年基础上继续呈下降态势,其中因公出国(境)经费0.41亿元,与去年持平;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4.79亿元,较去年下降0.2%;公务接待费1.98亿元,较去年下降3.4%,在三者中降幅最大。
省级部门三公经费预算的下降或许与中央出台的“八项规定”有关。尽管之前有媒体报道,不少公务接待开始转入内部食堂或隐蔽于私人会所,以及用矿泉水瓶装茅台酒等等,但相比于大势所趋,这恐怕已是无多少回天之力的“较量”罢了。
多年来,“三公经费”开销中最大的,或许还属公务车的消费。据笔者了解,目前四川不仅有部分市州领导的坐骑在60多万价格的档次上,而且一些县处级的市州部门负责人,也在享有专车接送待遇。
公车开销过大,与官本位滋生的养尊处优密切相关。如今坐动车从成都到四川遂宁市不到一个小时,而开车前往却需要两个半小时,但极少有一定级别的官员能“屈尊”坐动车前往。这也许还是个能否放得下官员面子的问题。可车子不过是个缩小了“空间和时间”的代步工具,相比于事关政府廉洁形象的“三公经费“下降这事,任何官员的面子都不重要。而在基层群众那里,在乎的却是官员真正从自身做起“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个“大面子”。
可见,有必要出台避免“三公经费”反弹的更为严格的规定,制造一旦违规违纪就曝光惩治的舆论氛围。惟此,才能使“小面子”让位于“大面子”,使“三公经费”切实降下来。□高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