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道德情操论》:获得财富的操守底线
徐杰
2013年04月01日09:54   来源:学习时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斯密一生中最重要的两部著作就是《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他在《国富论》中建立的“富国裕民”的古典经济学体系,已为我国思想理论界所熟知,但他在《道德情操论》中阐明的以“公民的幸福生活”为目标的伦理思想,却很少引起我国思想理论界的关注,特别是这两部著作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未被人们正确理解。经济史专家埃里克·罗尔说:“我们不能忘记《国富论》的作者就是《道德情操论》的作者。如果我们不了解后者的一些哲学知识,就不可能理解前者的经济思想。”所以,要想理解斯密的理论,一定要看《道德情操论》。
  《道德情操论》前后共出版了6次,斯密一生中不断修改这部书,直到临去世前仍然在修改,可见斯密对这本书的重视。当时苏格兰学界有一个习惯,很多有名的学者在去世前将自己的大部分手稿焚毁,斯密曾经就想焚毁《国富论》,但要留下《道德情操论》,由此可以看到,两本书中,斯密更看重《道德情操论》。《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不仅是斯密进行交替创作、修订再版的两部著作,而且是其整个写作计划和学术思想体系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由于这两部书的关系,有学者就提出了所谓的“亚当 斯密问题”,即《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对比悬殊、相互矛盾的问题。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把人们的行为归结于同情,而在《国富论》中却把人们的行为归结于自私。从此以后,几乎所有论及亚当?斯密著作和思想的论著,都差不多把斯密看作是伦理学上的利他主义者,经济学上的利己主义者。这种所谓的“亚当 斯密问题”,其实是出于对斯密著作的误解,尤其是对《道德情操论》的误解。
  那么,该如何评价《道德情操论》呢?温家宝曾经在不同的场合6次向国人推荐《道德情操论》。他在接受《爱尔兰时报》采访时引用《道德情操论》中的话评价说:“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充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可见,一个高度发达的经济社会必须是一个公正公平的社会。由此提出一个问题:发展市场经济要不要讲道德?在斯密看来,个人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出发点;而从利己出发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就是斯密假设的“经济人”。他在《道德情操论》中把这种基于个人利益的利己主义称为“自爱”,
利己的途径是利他。所以,斯密的灵魂在于:要一个有良知的道德诉求的市场经济。
  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回答了我们:“我们所依靠的增进自己财富的主要方法是那些不致遭受损失和危险的方法:在自己的行业或职业中的真才实学,在日常工作中的刻苦和勤勉,以及在所有的花费中的节约,甚至某种程度的吝啬。”话很朴实,却道出了获得财富的操守底线。财富只是幸福的物质基础,要来的正,来的靠谱。个人获得财富只是对自己幸福的关心,自己的幸福不得以牺牲他人的幸福为代价,斯密对此是这样解读的:“对自己幸福的关心,要求我们具有谨慎的美德;对别人幸福的关心,要求我们具有正义和仁慈的美德。前一种美德约束我们以免受到伤害,后一种美德敦促我们促进他人的幸福。”由此看来,现存的一系列假冒伪劣的商家行为,损人不利己,侵蚀了整个社会的幸福感。市场经济不是无道德的经济,追逐经济利益的市场中是存在正义的,道德与市场不冲突。一个社会如果仅仅为了“利”就忘了“义”,那就是一个没有道德的糟糕社会,人人都是受害者,很可怕,那是一个没有希望的社会。我们读《道德情操论》,反思、净化、进步,不仅繁荣,而且安宁。

(责编:万鹏、朱书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