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光明日报:绩效工资应向一线教师倾斜
2013年03月25日10:12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据《中国青年报》3月21日和22日报道,日前,重庆工商大学数百名教师因不满绩效工资分配,集体维权。这条新闻使大学绩效工资分配的问题成为一时之焦点。

我国公立高等学校属于事业单位。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2009年9月2日的决定,公立高校从2010年1月1日起实施绩效工资。所谓绩效工资,就是要以岗定薪,以岗位的责任为重点,把绩效的考核作为工资多少的标准。实施绩效工资的目的,是把工作人员的薪酬待遇和个人工作成效密切挂钩。这是进一步打破“铁饭碗”,排除“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痼疾的一个重大改革举措。

按理说,如果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制定是民主的、公开的、公正的、科学的,那么就能很好地促使高校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各司其职,齐心合力把学校办好。相反,如果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制定存在很多明显的问题,尤其是缺乏对承担具体教学工作任务的一线教师的尊重和倾斜,那么这样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就自然会遭到一线教师的不满和抵制。毕竟,“大学为纯碎研究学问之机关”,教书育人永远应该是高校的核心要务,一线教师自然也就应该是高校的核心力量。

然而,在高校行政化的背景下,很多学校一线教师的地位实际上比行政管理人员要低。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制定,往往由行政管理人员主导和操刀,其倾向可想而知。虽然,按照现行的高校体制,全校性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必须经过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的表决,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线教师往往被代表,他们的声音难以影响方案的通过。

正因为如此,高校绩效工资分配的改革虽然是一件好事,但要好事办好,则需要去行政化的同步配合。所谓高校去行政化,并不是将行政和行政人员边缘化,而是要让行政不再主导高校的一切,回归大学以教师为本的基本价值。否则,那种“招聘人事处处长,来应聘的25人都是教授、博导”这样新闻还会继续出现。

客观而言,此次重庆工商大学老师们的抗议,只是高校严重行政化弊端具体体现之一。对此,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指出,高校应该落实学术至上,真正体现教授治校,包括收入分配,应该向一线教师适当倾斜,以便让更多的人愿意去搞学术、搞创新、搞研究,而不是鼓励人们去当行政领导。去年11月25日至12月3日,《光明日报》连续报道了山东临沂大学去行政化的探索,在绩效工资分配上向教学和科研倾斜,成功地让多名正副处长心甘情愿地辞官,专心从教、搞科研。这样的革新应是未来大学改革的趋势。

(责编:万鹏、朱书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