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着石头过河,是陈云和刘伯承同志在新中国初期提出来的。1980年12月16日,陈云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开幕会上说:“改革固然要靠一定的理论研究、经济统计和经济预测,更重要的还是要从试点着手,随时总结经验,也就是要摸着石头过河。”他形象地说:“九溪十八涧,总得摸着石头过。”邓小平同志指出,陈云同志的讲话“是我们今后长期的指导方针”。
摸着石头过河,是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强调的是探索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不能把摸着石头过河理解为没有明确的目标,“脚踩西瓜皮”,走到哪里算哪里,理解为怕担风险的消极应付,也不能把摸着石头过河与经验主义画等号。
有人曾经以历史典故为例。《吕氏春秋》中有一篇《察今》,主要是用故事说道理。其中“循表夜涉”讲的是楚国人要去偷袭宋国,派人先在澭水测量后设立标记,但因澭水突然暴涨,楚人不知,仍顺着原设的标记,夜晚渡河,结果淹死了一千多人。另外一则故事是大家都熟悉的“刻舟求剑”。这两则故事都与河、与水有关,但都是机械的、孤立的、静止的经验主义,与摸着石头过河所体现的摸规律、求真知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而且这两则故事所表现的,是在水上漂,并没有沉下去摸到水里的石头。
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我国是一个大国,不同地方生产力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加上改革开放又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没有前人经验和教训可以借鉴,推进改革不能简单化,必须从不同实际出发,先到实践中去摸石头、找规律,这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论。
有的人说,改革开放初期要摸着石头过河,现在提“摸着石头过河”已经过时或者没有必要了,这是一种肤浅的认识。作为一个各方面制度还没有完全成熟、完全定型的发展中大国,一方面,我们要避免在根本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另一方面,又不能什么都不动,什么都不改。怎么办,需要投石问路,摸着石头过河,积小胜为大胜。就是有了改革的总体规划,在组织实施中也有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问题,这有利于改革规划的有效实施,有利于在实践中的总结完善、修正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