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微信收费可能吗
陈 静
2013年03月21日08:46   来源:经济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国内的移动互联网服务始终建立在免费基础上,消费者对服务收费的心理接受度相当低。运营商的收费谈判将无比漫长,甚至还可能背上阻碍创新的恶名,可操作性令人生疑

  微信“免费时代”即将结束的说法一时间传得满城风雨,尽管腾讯方面表示“纯属谣言”,但上亿习惯了把手机当对讲机用的微信用户不免心里一阵“打鼓”,毕竟微信收费有先例,腾讯在香港就采取了与运营商电讯盈科的合作模式,用户支付8港元就可以包月不限流量使用微信服务。这是否会成为微信全面收费的“开路先锋”?

  归根结底,运营商的“收费冲动”来自于微信对运营商的通话、短信等基本业务形成了冲击。今年春节黄金周,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运营商短信业务增速大大低于前几年,就是这种冲击的真实写照。

  微信收费的方向无非两个,要么向消费者收费,要么向服务提供商收费。从前者来看,收费首先存在逻辑漏洞。尽管部分业内人士称,微信用户快速增长大量挤占了信令资源,所谓信令,就是指像微信、微博这样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不断向基站发送信息,告诉基站“我在这里”,“我现在在线”。但移动互联网用户已为占用的流量支付了费用,就像我们在餐馆点菜吃饭,并不需要单付一份“盘子租赁费”一样,作为流量服务的必要支撑,信令很难成为单独收费的理由。

  从生态链来看,国内的移动互联网服务始终是建立在免费基础上的,除了游戏外,其他包括数字音乐、长视频在内的收费服务,都尚未形成完整的商业模式,消费者对服务收费的心理接受度相当低;而从市场来看,和微信功能相似的米聊、陌陌、连我比比皆是,即使收费使消费者放弃微信,也很难再重新回归到运营商的“老怀抱”,更何况随着电信领域向民资的开放,“后浪”们正在虎视眈眈。

  对企业收费的难度系数是否会低一点?在这个方面,运营商首先要解决的是向谁收费?凡是有实时信息推送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其实都会或多或少涉及占用信令资源的问题,从目前来看,不止微信、微博,包括手机新闻客户端、手机地图、手机钱包等都会涉及这一问题。而从长远观之,OTT(从线上到线下)业务被视为移动互联网最大的创新热点,而一旦涉及线上与线下的互动,信令占用只会更加频繁。这样一来,基于公平公正的原则,运营商的收费谈判将成为一条无比漫长的战线,甚至还可能背上阻碍创新的恶名,在可操作性上令人生疑。

  由此观之,微信收费话题折射出的是运营商和移动服务提供商之间的微妙关系。随着手机取代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数据业务替代传统移动业务的大趋势已不可避免,如何双赢应是必须考虑的问题。毕竟在这个新兴产业中,比起分“蛋糕”,更重要的是尽快将“蛋糕”做大。

(责编:赵晶、朱书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