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党建政治

处理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几个关系

刘兴云

2013年03月20日08:4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需要正确认识并妥善处理几个关系。

规模与效益的关系。我国众多的农村人口在广阔的地域里分散居住,导致农村单位公共产品供给成本高、效益低。这就需要在保证政府投入的基础上,增强供给的有效性和质量,最大限度发挥农村公共产品的效益。一是积极实施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加强农村小城镇建设,充分发挥小城镇的管理中心、文化中心、服务中心、工业中心、流通中心等作用,吸引、聚集更多的人口、工商企业和服务业,增强公共产品供给的规模效应并提高供给质量。随着农村小城镇的发展以及人口和经济聚集效应的显现,进一步实行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格局,在城乡发展一体化中实现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一体化。二是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完善现代农业体系,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以此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和效益。

主导与多元的关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明确政府承担主要责任、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改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由政府包揽的模式。一是实现供给主体多元化。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提高政府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和效率。同时,推动形成优势互补、相互合作、多元并存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格局,引入竞争机制,提高供给效率。二是实现筹资渠道多元化。改变长期以来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以体制外筹资、筹劳为主的局面,建立包括财政渠道、市场渠道、非营利组织渠道等的多元化筹资渠道,努力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公共产品投融资新格局。三是实现供给模式多元化。为提高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益,政府可以通过授予经营权、购买等手段,委托私人部门提供公共产品,努力构建以政府供给模式为主导、其他模式为辅助的多元供给模式。

均等与平均的关系。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农村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说,处理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均等与平均的关系十分重要。这方面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强调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均等化,确保所有农村居民都享有一定标准的基本公共产品、公平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二是,均等化不等于平均化,农村居民不可能毫无差别地享有公共产品,但享有公共产品的机会和原则应该是一致的。此外,还应特别关注农村困难群体,满足其基本公共产品需求。

阶段与层次的关系。一定范围的农村居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具有一致性,但由于家庭情况、富裕程度、文化水平等不同,对公共产品的需求也具有明显差异性。满足农民对公共产品的多层次需求,一应畅通需求表达机制,尊重农民的话语权,了解其对公共产品的价值偏好、需求优先次序,发挥村民自治机制的民主决策作用,做到公共产品供给有的放矢、物尽其用;二应实施分阶段供给,分清供给主体职责和公共产品供给的主次,尽量优先提供农民生产迫切需要的公共产品,然后逐步扩大农村生活类和农民发展类公共产品供给,使公共产品供给发挥最大效应,推动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作者单位:湖南商学院)  

(责编:万鹏、朱书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