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阎维文:深入基层,歌声才有力量
2013年03月13日14:42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人物素描:郭红松

阎维文委员(总政歌舞团歌唱家):

当前,文化的战略性意义受到高度重视,我们正在迎来文化发展的明媚春天。十八大报告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人民的精神家园”,越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文艺工作者越要耐得住寂寞,静下来,沉下去,只有这样才能奉献出精品,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热切期望。

我是1970年参加工作的,头一天业务学习的内容就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篇历史文献。尽管当时不太懂,但基本道理知道了,就是文艺工作者必须深入到火热的生活当中。现在,这个道理依然具有重大意义。

以前我唱《小白杨》,感觉是“我在唱”,融入的是个人的感受,追求的是漂亮的高音,想的是某个音准处理得要优美。后来到一线演出,经常跟战士们交流,发现这样的演出太自我了。我只是战士们情感的一个表达者,是“大家在唱”,必须融入他们的情感,这样的歌唱才有力量。所以说,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是“必修课”,是不可缺少的“充电”过程,有了这样的历练和感悟,艺术生涯才能不断地丰满起来。就这个角度而言,文化职能部门有必要制定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的长效机制,鼓励、督促文艺家走向火热的社会生活。

在深入基层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我发现民歌早已融入了老百姓的血液,魅力无穷,可惜的是,现代传唱度不高。从2004年开始,我着手搜集整理民歌,在坚持原汁原味、不动“根本”的基础上,小心翼翼地进行富于时代特征的“改造”。比如说,山西民歌《亲圪蛋下河洗衣裳》中有这样两句:“亲圪蛋下河洗衣裳,双圪丁跪在石头上。”恐怕只有山西人知道“双圪丁”是什么意思,所以就改成了“双腿腿跪在石头上”。同时,在编曲上加强创新,融入时代的气息,目的是让更多的人能够理解,并且乐于接受。

至今,我已经整理出《西域情歌》、《黄土情歌》、《黑土情歌》、《红土情歌》四部,涉及新疆、青海、山西、陕西、黑龙江、辽宁、吉林、云南、贵州等地。我计划把全国各地的经典民歌整理一遍,给历史留下我们这一代人的民歌痕迹。

(责编:万鹏、秦华)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