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关于乡土的那些文字
孙   郁
2013年02月18日15:43   来源:前线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关于乡土的文字实在太多。对乡土的描绘也各显不同。汪曾祺笔下的和沈从文的就不一样,孙犁也有别于刘绍棠,虽都在乡土的世界里漫游,笔端味道却迥然有异。我读晚明申涵光所著诗文,见其写燕赵大地人情世故,颇有雄放之豪爽,而到了孙犁这里,清寂又冷峻,刚烈之气被纤细生命体验所代替。同样言乡土民风,竟隔此之距,真乃认知不一,然读者所获印象,却得有斑斓色彩。

  谈乡土的感受,有时因人而呈现不同水准的文字。同样写东北黑土地的人和物,萧红笔落生花,令我难忘,而后来的诸多文字,却没记住多少。解析乡土之事乃智者与仁者的所有,发现之而不能描绘之,描绘之而非心解之,自然不能生根开花,只是徒费笔墨罢了。

  我以往读山西作家贾平凹的小说,看到里面记有不少乡土神秘事物的文字,写得声情并茂,让人心动。乡土的一些神秘事物,往往是乡民的一种精神寄托之所在。早先的乡土如果没有这些,记忆里的动人之所,怕要消失大半。

  对乡土的这种神秘,据我所知,鲁迅、沈从文也都写过。但六十年代出身的京郊作家的文字里也有这类遗存,我是没有料到的。他们所记载的原始遗风里诡异的部分,诗意地被呈现出来。他们笔下的神秘故事,乡间的图腾和生命的失重都在这里伸展。读这样的文字,让人感到仿佛回到了过去。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当记者时曾去京郊见过几位作家,他们的写作无不与乡土有关。那时北京的作家,对京味儿都有些心得,但对京郊乡土味的思考,也仅刘绍棠、浩然几位。可喜的是,新近一代作家又有关注乡土写作的了,比如,房山区的凸凹。

  我在凸凹的文字里总能读到乡土的野性、鲜活东西的涌动,不都是奇韵的渲染,俗调里存在着美丽。他陈述乡土的文字,飘动着旧梦,往日那些乡民在苦难里保存的纯朴之情,读来让人好生感动。他笔尖所及的乡民,在原生态的自然里,对草木虫鱼、山水路舍,都有深沉眷恋,人生智慧也大多与此相连。他写爷爷从羊的习性里所悟的处世之理,虽属朴素见识,却通天地之道,比城里人独特。他写残而有智的乡村老师,庄子所云的形残而灵美的寓意再次被演绎出来。他反映乡土生活,常常侧重伦理的表达,所描绘的那种柴门不锁、以公为乐的乡村景象和民风之淳,画面诱人。乡土有了这些,真意便存焉。他着墨的乡土风俗,很多都让人感到新奇,这在我过去的阅读里很少见过。他所描摹的乡土的精神热力、满蕴力量的民风,弥漫着强大的意志。特别是他把幽默引入文字里,就多了几分趣味。欣赏这样的作品,常常要笑起来的。

  凸凹写城市的文字显得不太易出他人之左右,可谈乡土则不乏亮度,那是他特别的闪光。他说笔触城市里的事,总自然不了,唯投笔乡土的一草一木,可以顺遂心意、自如舒畅。而每读他铺陈乡土的文字,我也有一种快意袭来。

  现在的城市,生活固然美好,但草木的性灵几被水泥覆盖,不及乡土那么带有野趣了。未来的趋势乡土有可能进一步减少,在更多的人过上便利富足的城市生活后,恐怕关于乡土的文字就稀罕了。如是,作家抓紧多写下一些记忆乡土的文字,便不失为大好事。这也算造福后人的罢。

(责编:赵晶、朱书缘)

相关专题
· 《前线》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