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信仰是我党的灵魂,也是每名党员干部思想和行动的 “总开关”,是立身做人的灯塔和方向盘。正如习近平同志的形象比喻,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精神上“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先进性教育活动虽然告一段落,但保持先进性永无止境。笔者以为,要从根本上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加强信仰工程建设,才能使党的肌体强魂健体,永葆生机和活力。
一、永葆先进性需要信仰的力量
英国19世纪著名的社会改革家塞缪尔·斯迈尔斯在《信仰的力量》一书中写道:“能够激发灵魂的高贵与伟大的,只有虔诚的信仰。在最危险的情形下,最虔诚的信仰支撑着我们;在最严重的困难面前,也是虔诚的信仰帮助我们获得胜利。”历史表明,中华民族的历史之所以绵延不绝、历久弥新,靠的是中华文明和共同信仰力量的支撑。党的历史实践表明,信仰是中国革命和改革开放事业取得成功的行动指南和重要法宝。正如邓小平说:“如果我们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充分信仰,或者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中国革命就不能成功,中国现在还是四分五裂,没有独立,也没有统一。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因此,信仰坚定,则人气足,事业兴;信仰迷失,则人气丧,事业衰。
所谓马克思主义信仰就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的精神信仰,是人类社会历史上最科学、最崇高的思想境界,因为它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为它着眼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全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鲜明主题,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理应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毫不动摇的政治信念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精神支撑。要凝聚全党全社会的力量,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成功跋涉改革“深水区”、打好发展“攻坚战”,必须强化信仰的力量,才能以政治自信、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为先进性提供精神动力支撑。
二、加强信仰工程建设,为永葆先进性提供精神支撑
信仰的形成并不是外部强加给人的,而是理性思考基础上自觉选择的结果;坚定不移的政治信念更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常教育、逐步积淀、实践养成的过程。
第一、必须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为永葆先进性提供价值支撑。理论上的清醒、政治上的坚定是党员干部保持先进性的重要前提;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理想是根,信仰是基。心中有信仰,行事有方向。只有真正搞清搞懂搞明白党的创新理论,才能矢志不渝地坚定理想信念,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永葆党的先进性。如果我们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说不清楚,对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义、核心立场、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都弄不明白,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难以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科学发展观就难以成为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动指南。特别是当前,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思想多样、利益多元的环境下,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尖锐地摆在每一个党员干部面前。要抵御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对共产党人信仰的冲击,必须构建学习型党组织,强化理论武装工程建设,加强党员干部的主体信仰教育,着力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干部头脑、指导实践,强化共产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增强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的信心。同时,要把十八大提出的“八个坚持”作为共同信念,引导党员干部旗帜鲜明地划清是与非、对与错、善与恶、美与丑的基本界限,做到理论引领到位、凝心聚力到位、模范示范到位,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于心,进而为党的先进性提供价值支撑。
第二、必须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为永葆先进性提供信念支撑。所谓党性,是无产阶级政党固有的本质属性,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最本质的特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检验党性強不强、信念坚不坚、作风实不实的检验标准。有了坚定的党性,才能真正解决入党为了什么的问题,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革命战争年代,生死考验是最能检验信仰的试金石。没有对“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信仰,没有对党性的捍卫,就没有无数革命先烈的抛头颅、洒热血,也就没有新中国。虽然和平年代生死考验不多,但各种诱惑的考验也依然严峻。特别是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以及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复杂性、严峻性,都给党员干部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有的入党后放松党性锻炼,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有的开始坚信共产主义,怀着崇高的理想入党,但在严峻复杂的考验面前,政治信仰逐渐发生动摇,甚至成为党的败类。虽然这些问题只发生在少数党员干部身上,但却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和威信。其实,一个人在党旗下宣了誓,从组织上入了党,并不等于思想上真正入党,从此就解决了信念问题。因此,党的自身建设重在加强经常性党员教育管理,着力提高党性教育的有效性的针对性。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立党性修养分析及报告制度,努力把党性修养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使党员干部不忘党的性质和宗旨,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从根本上解决“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的问题,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信念落实到党性建设全过程。
第三、必须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为永葆先进性提供人格支撑。道德是信仰的重要来源,人格力量是先进性的外在体现。信仰不仅在于明其理,更在于笃其行。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事实证明,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牛玉儒,正是以模范行为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实际行动彰显了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才成为人们永远景仰的道德丰碑。没有道德实践,信仰会沦为思想的“空中楼阁”。当前社会道德沦丧和官场腐败的根源在于信仰的迷失,而影响信仰树立的关键是潜规则盛行,“人格分裂症”的大行其道。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提升信仰的力量重在扮好三个角色。一要成为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律已足以服人,身先足以率人。党员干部的表率和示范作用意义重大。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珍惜自己的人格,珍惜自己的政治声誉,处处以身作则,事事率先垂范,以己身正带动他人从,以官风正带动民风纯。二要成为诚信风尚的引领者。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把说的和做的统一起来,带头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将科学信仰转化为为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要强化知行统一、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将理想信念融入到平凡的工作中去,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标准,把抽象的诺言变成具体的行为规范,以公信力引领诚信风尚。三要成为公平正义的维护者。温家宝曾说过 “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形象地表达了公平正义在当下中国的重要性。维护公平正义应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上,体现在有力的遵守与执行纪律上来,体现在坦荡无私、办事公道上来。要把公平正义作为对党员干部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营造尊重规则、遵守规则的文化氛围,进而成为一种信仰。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更加注重用法律和制度规范和制约权力。同时根据现代执政理念和人民群众的愿望,坚决改正现行制度中的不公平、不合理成分,使党员干部真正成为公平正义的守护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