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应对考验、化解危险方面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是对这些经验的坚持、运用和发展。党91年来应对考验、化解危险的历史,告诉中国共产党人,要想从根本上应对所面临的各种考验和危险,就必须做到:
第一,要始终不渝地坚定共产党主义理想信念
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就是实现共产主义。具有共产主义信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资产阶级政党的重要特征。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党是“主义的结合体”,“中国自有科学的共产主义以来,人们的眼界是提高了,中国革命也改变了面目。……现在的世界,依靠共产主义做救星;现在的中国,也正是这样。”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数革命先烈为了共产主义信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革命烈士夏明翰就义前毅然写道:“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方志敏烈士斩钉截铁地表示:“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邓小平同志总结革命经验时指出,“为什么我们能够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民国时美国最后一任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分析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原因时说:“共产党之所以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成员对它的事业抱有无私的献身精神,可悲的是某些国民党员缺乏这种精神。”
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是革命力量的源泉,是革命事业成功的基本保证,不论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淡化、削弱或丢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否则,革命事业就会遭受挫折,甚至会走上邪路。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问题。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一个没有信仰、思想空虚、精神萎靡的人,是不会有高尚的追求的,是很容易被各种邪恶势力引入邪路的。“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作为共产党人,更应该有高尚的追求,如果没有精神、理想和信仰的支持,就会庸庸碌碌、无所作为,就不配共产党员的称号,就会被各种腐朽思想俘获。
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凝聚力的源泉。高于利己主义的共同理想则是我们事业顺利发展的根本保障。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中国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没有理想是不行的,没有纪律也是不行的。”“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信徒,应该像老祖宗马克思所说的:“那些为共同目标因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的人,历史承认他们是伟人;那些为最大多数人们带来幸福的人,经验赞扬他们为最幸福的人。”
革命理想高于天。共产党人应该以实现理想为乐,以不能实现理想为苦。马寅初先生说过:“革命者的最大快乐,是为革命的理想而奋斗,是革命理想的实现。”共产党人应像方志敏烈士所说的那样:“我们是为着主义的信仰,阶级的解放,抱定了斗争到底的决心,所以生活虽然痛苦,而精神还是非常愉快的。愈艰苦,愈奋斗!愈奋斗!愈快乐!”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基础上的,是共产党员最崇高的追求和强大的精神支柱,是我们党独特的政治优势和力量所在。对于共产党人来说,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保持纯洁性的强大动力,是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行动指南。有没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衡量一个共产党员是否合乎标准的重要因素,没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就不具备一个共产党员的最起码资格。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革命、胜利、改革伟大胜利的一条重要经验。
2013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我们既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也要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矢志不移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做好当前每一项工作。革命理想高于天。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一切迷惘迟疑的观点,一切及时行乐的思想,一切贪图私利的行为,一切无所作为的作风,都是与此格格不入的。
第二,要始终不渝地保持革命精神
党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共产党人的重要标志。在和平建设时期,共产党人仍然应该像毛泽东同志要求的,“我们要保持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只要你还能工作就多多少少应当工作。而工作的时候就要有一股革命热情,就要有一种拼命精神。有些同志缺乏这种热情,缺乏这种精神,停滞下来了。这种现象不好,应当对这些同志进行教育。”
为了防止党内精神懈怠,就应该像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指出的:“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在长期革命战争中,我们在正确的政治方向指导下,从分析实际情况出发,发扬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搞社会主义,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大大发扬这些精神。如果一个共产党员没有这些精神,就决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不但如此,我们还要大声疾呼和以身作则地把这些精神推广到全体人民、全体青少年中间去,使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为世界上许多精神空虚、思想苦闷的人们所羡慕。”
1980年12月25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教育全党同志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发、廉洁奉公的精神,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学习和培养这些革命精神,并不需要多么好的物质条件,也不需要多么高的教育程度。我们不是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上述的革命精神参加革命到现在吗?从延安到新中国,除了靠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外,不是靠这些宝贵的革命精神吸引了全国人民和国外友好人士吗?没有这种精神文明,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党和政府愈要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就愈要高度重视,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否则,我们自己在精神上解除了武装,还怎么能教育青年,还怎么能领导国家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
江泽民同志说过:“我们今日为之奋斗的建设事业,是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革命事业的继续。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任何时候都不能涣散革命意志,懈怠奋斗精神。”
第三,要始终不渝地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
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一个法宝,也是一个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政治素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如果不提倡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只想在前人创造的物质文明成果上坐享其成,贪图享乐,不图进取,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族、这样的政党,是毫无希望的,没有不走向衰落的。
清贫,是革命者的阶级本色,无论在革命成功前的清贫生活中,还是在革命成功后比较富裕的生活中,清贫思想都是革命者纯洁革命品德和保持革命精神的原动力。当然,清贫生活本身不是革命的目的,革命的目的是追求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富裕生活。但是,革命者追求的富裕,是人民大众的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否则革命就失去了意义,革命者就失去了生活的理想。共产党人应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在通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共产党人应该先让群众富裕起来,自己先行致富也是为了带动和帮助群众致富。
1977年7月21日,邓小平在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号召全党:“要搞好我们的党风、军风、民风,关键是要搞好党风。”“把毛泽东同志的建党学说和党的一整套作风恢复起来,发扬起来。”同年8月23日,邓小平在军委座谈会上提出:要“恢复我们军队的传统作风”,“概括地说,这种作风就是艰苦奋斗的作风,实事求是的作风,群众路线的作风。”1978年6月2日,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再次明确指出:“整顿领导班子,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作风整顿好。各级领导人的作风要转变,要解决官僚主义的问题、不深入实际的问题。”“要雷厉风行,艰苦奋斗,紧张快干。”“艰苦奋斗,也要高级干部带头。”“现在,不正之风很突出,要先从领导干部纠正起。群众的眼睛都在盯着他们,他们改了,什么就好办。”“我们的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成为我党我军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化身。他们的感人事迹在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中,发生了多么巨大和深远的影响!不仅影响到我们这一代,而且影响到子孙后代。我们的干部,特别是老干部,要以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为榜样,用实际行动搞好传帮带。”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中华民族自尊、自主、自强的基本立足点。共产党人应该保持艰苦奋斗的本色,坚持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方针,反对浪费,坚决抵制铺张排场、奢侈挥霍、纸醉金迷。
广大党员和干部要始终坚持勤俭为荣、浪费可耻和艰苦为荣、奢侈可鄙的良好风尚,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艰苦奋斗、勤俭建国这个党和国家的传家宝。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了人民的幸福和国家的富强而不懈奋斗的历史。从成立那天起,艰苦朴素就是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政治本色、精神力量和人格特征。
始终保持艰苦朴素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是时代和人民的要求。
艰苦朴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利益观,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和保持党的先进性需要艰苦朴素。“共产党员同非党员相比,任何时候都必须为着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自觉地更多地牺牲个人的利益。共产党员的称号之所以光荣,就在这个地方。”
艰苦朴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群众观,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密切联系群众需要艰苦朴素。“共产党什么都不怕,就怕脱离群众,只要共产党员永远依靠群众,就是不可战胜的。”为了群众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应该控制自己的支出,将更多的资产配置和使用在群众的需要地方去。
艰苦朴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权力观,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需要艰苦朴素。“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前一句话指明了权力的根本来源和基础,后一句话指明了权力的根本性质归宿。”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切权力来自人民,应该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去,满足人民的需要。
艰苦朴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艰苦朴素。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中国共产党艰苦朴素。
艰苦朴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需要艰苦朴素。艰苦朴素是人类社会最古老、最普遍的伦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现代社会文明的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的重要内容,是比物质和货币资本还要持久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人应该自觉地以艰苦朴素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使艰苦朴素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坚持勤俭节约,提倡合理消费,反对铺张浪费,坚持从自身做起、从日常做起、从点滴做起,倡导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符合党性要求的文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模式。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唯一的执政党,在人民群众中具有强大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必须以最低廉的执政成本为人民提供更高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近年来,办公用房、公务接待、公务用车、政府采购、节能降耗等,受到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中国共产党必须牢记“两个务必”,加强教育、完善制度、推进改革、厉行节约、领导带头,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作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的表率,成为人们满意的执政党。
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强调,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抓改进工作作风,各项工作都很重要,但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改进工作作风的任务非常繁重,八项规定是一个切入口和动员令。八项规定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我们改进作风的第一步,是我们作为共产党人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说到的就要做到,承诺的就要兑现。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各地区各部门要不折不扣执行改进工作作风相关规定,把要求落实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之中。作风是否确实好转,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群众评议和社会监督。群众不满意的地方就要及时整改。中央纪委、监察部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大检查监督力度,执好纪、问好责、把好关。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让全党全体人民来监督,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第四,要始终不渝地加强人民群众对党的监督
1945年7月,毛泽东回答国民参政员黄炎培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问题时,说:“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加强人民群众对党的监督,一个重要方面是发挥大众舆论监督。朱德同志在论述新闻监督的重要性时曾指出:“有人受了处分,只要不公布出来,那他还是满不在乎的。如果我们把它公布出来,在报纸上一登,到处都传遍了,他们的错误行为再也隐蔽不起来了。”一些干部不怕处分上告,就怕广播登报和网络搜索。
抗战时,中央要求在政府工作中的党员“以艰苦奋斗接近民众,保护民众利益的模范作用,改造过去时代腐败的政治机构,实行政府的民选,澄清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民对立的管理制度,肃清贪赃枉法无恶不作的衙门恶习……使边区各级政府真正成为民众自己的政府,真正成为全民族需要的、抗日的、民主的、廉洁的政府。”
1950年4月19日,中共中央专门作出《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允许在报纸刊物上公开对党和政府机关不良现象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为了更好地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党中央特规定:凡在报纸上公布的批评,都由报纸刊物的记者和编辑负独立的责任。改变过去把批评党和政府的组织与人员的稿件送给被批评的组织和人员阅看,在征得他们的同意后,才加以发表的做法。批评在报纸刊物上发表后,如完全属实,被批评者应即在同一报纸刊物上生命接受并公布改正错误的结果。如有部分失实,被批评者立即在同一报纸刊物上作出实事求是的改正,而接受批评的正确部分。如被批评者拒绝表示态度,并对批评者加以打击,即应有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予以处理。为了发挥新闻媒介的导向作用,毛泽东在1953年1月发出要报纸刊物上揭发坏人坏事,表扬好人好事的指示,要求在宣传上要在公开揭发坏人坏事的同时,还要对坚持原则、勇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的好人好事给予大力的宣传和表扬,使正气压倒邪气。因此,新闻舆论在20世纪50年代树立良好的风气和政治思想教育中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后来这一制度没有坚持继续完善坚持下来。这在当前应该继续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对化解“四个危险”积极作用。
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对于不正之风他们也最痛恨。贪污蜕化分子再隐蔽再狡猾,也逃不出群众的眼睛。发动群众进行检举,是20世纪50年代群众性监督的主要形式。薄一波同志曾说过:“只有充分地开展了检举运动,才能使一切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的行为失去隐蔽的地方。也只有在全国人民中、在所有工作人员中培养检举的习惯,才能使具有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行为的人们有所戒惧。”
邓小平在党的八大作的报告中指出:“我们需要实行党的内部的监督,也需要来自人民群众和党外人士对于我们党的组织和党员的监督。”
加强人民群众监督,是防止党脱离群众、腐败的有效武器。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是套住权力的最好笼子。
第五,要始终不渝地反对党内特权
在共产党内,任何人都不得有任何特权。特权思想对于共产党员来说,“是不可思议的,是一种侮辱。”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八大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指出:“有一部分有功劳有职位的党员正是认为,他们的行为时是不受约束的,这是他们的‘特权’。并且有一部分党的组织,也正是默认了他们的这种想法。事实上,任何抱有这种想法或者支持这种想法的人,就是帮助党的敌人腐蚀我们的党。任何以‘老爷’自居的人,都以为党是少不了他们的,事实上恰恰相反,我们党不但不需要,而且不允许有任何在遵守党员义务方面与众不同的老爷。”
1956年11月中旬,党的八届二中全会根据波匈事件暴露出来的执政党建设的问题,提出了防止各级领导人特殊化,防止产生“特权阶层”的重要思想和主张。刘少奇在会上所作的《目前时局问题的报告》中指出:“为了把我们的工作做好,要特别注意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党的以及我们国家的领导机关和各级领导人员,无论如何也不要脱离工农群众,这是一个根本问题。”“鉴于若干社会主义国家的情况,国家的领导人有可能(也不一定有)成为一种特殊的阶层,特殊的‘统治阶层’。”“如果我们注意,让其自流的话,在我们这些国家,也可能产生一种新的‘贵族阶层’。在工人阶级里面可以产生,在共产党里面也可产生。”周恩来在八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在中国还有中国的特点,那就是封建性很大。我们尽管打倒了封建主义,但封建官僚的习俗在社会上还存在着。脱离群众,高高在上,生活特殊,讲究排场,中国的统治阶级过去是这样的,我们也很容易这样做。”刘少奇在报告中提出了防止“特权现象”和“特权阶层”的具体办法。他说:“对这个问题,我们要采取一些办法,采取一些措施,要提起注意,在党内、在人民中间进行教育。此外,还要规定一些必要的制度,使我们这个国家发展下去将来不至于产生一种特殊阶层,站在人民头上,脱离人民。”“要加强人民群众对领导机关的监督,订出一种群众监督的制度,使我们的领导机关和领导人员接近人民群众。”对“国家领导人员的权力应该有一定的限制,什么事情他有多大的权力,什么事情不准他做,应该有一种限制。”“我们国家领导人员的生活水平应该接近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要过分悬殊。最高工资同最低工资不要相差过大,过分悬殊,经验证明这是不好的,会脱离群众。”“一些特殊的待遇,也可以叫特权,应该取消。”毛泽东在全会闭幕时的讲话中号召全体国家工作人员发扬艰苦朴素的作风,与群众同甘共苦,反对铺张浪费现象,用整风的方法,同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作斗争。
1957年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指出:“少奇同志讲了,我们可以成为一个贵族阶层的,人数几百万,主要的就是那么几十万到百把万,我看无非是十八级以上的(周恩来同志插话:县委以上),县委以上有几十万,命运就掌握在县委以上的手里头,如果我们不搞好,也不是像今天好多同志所讲的艰苦奋斗”,“我们一定会被革掉”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在《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这篇讲话中指出:”我们脱离群众,干部特殊化是一个重要原因。干部搞特殊化必然脱离群众。”“脱离群众,脱离干部,上行下效,把社会风气带坏了。”“为了整顿党风,搞好民风,先要从我们高级干部整起。”
邓小平还指出:“克服特权现象,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党员在党章和党纪面前人人平等。”
1980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第十一条规定:“接受党和群众的监督,不准搞特权。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只有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在政治上、生活上搞特殊化的权利。共产党员和干部应该把谋求特权和私利看成是极大的耻辱。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保持和发扬我党艰苦奋斗,与群众同甘共苦的光荣传统。”
反内党内特权是党执政后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一个严重威胁。全党一定要正视这个问题。
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这个问题不仅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涉及党和国家能不能永葆生机活力的大问题。要采取得力措施,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