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四个维度体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政治理念
中共铁道部党校  邱少明
2013年01月21日16:09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4页)作为当代中国的时代呼唤而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仅契合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而且洋溢着鲜明的时代精神。

一、人民理念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深度关联。马克思恩格斯1848年2月于《共产党宣言》中深刻断言: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为无产阶级、为绝大多数劳动人民谋利益。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坚定的、彻底的人民性,因为其秉持“以人为本”理念,将人民人视为主体、目的、标尺,这透显了唯物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之根本原理。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开创者、发展者从来都是将亿万群众的利益置于第一位。比如“总设计师”邓小平,总是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思索所有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复兴理念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我们党团结带领56个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产生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民族腾飞的强大思想武器。自1840年始,中国人民直面两大历史性课题: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与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前一个历史性课题已于1949年解答,后一个历史性课题我们正进行中,并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将祖国强盛、人民富裕与现代化建设有机统一,是党领导13亿华夏儿女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武器。一言以蔽之,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圆我们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三、忧患理念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带着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及党建的严峻挑战的深度忧患,而矢志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产生的。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带着对黎民疾苦的深度忧患,而百计千方地改善民生产生的。比如,邓小平理论是对改革之初各种复杂情况的深度忧患产生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各种复杂矛盾的深度忧患产生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发展进入“攻坚期”凸显的各种严峻挑战的深切忧虑产生的。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带着对“落后就要挨打、就要被开除球籍”的深度忧患,而破釜沉舟、发愤图强产生的。

四、未来理念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具前瞻思维,蕴含未来意识。其不仅照顾华夏未来发展的吁求,而且思索全球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陈澹然《寤言二迁都建藩议》)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仅着力应对当下及未来中国发展的根本问题,而且探寻整个人类社会更为美好的发展道路。换言之,其未来意识所考量、预测、关涉的是中国及世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应然性,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及世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所以科学,即在于其理论体系乃基于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对现实国情的全面洞悉、对未来图景的科学预测。

(责编:秦华、赵晶)

相关专题
· 学习思考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