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仍将聚焦农业
王春燕 霍文琦
2013年01月17日10:0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1月12日,2013中国农业发展新年论坛“十八大后的中国农业发展展望”在京召开。参与制定“三农”政策的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在主题发言中透露,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仍将聚焦农业,引起与会专家的关注。在十八大背景下,“三农”政策会有何深度调整?与会政府官员、专家围绕社会经济形势、农业发展与投资热点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及众多农业投资领域的专业人士出席论坛。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将部署三大任务

  陈锡文认为,十八大报告对“三农”问题进行了两个方面的重要论述:一是对“三农”工作进行定位,即仍然强调“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二是对“三农”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明确提出统筹农村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包括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分享现代化成果,并明确提出要在坚持和完善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创新农业经营体系,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社会化、组织化相结合的经营体系,加快推进改革进程,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格局。

  陈锡文表示,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仍将聚焦农业,文件将部署三大任务:一是要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二是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三是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体制。

  新型城镇化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核心途径

  在城镇化进程中,怎样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陈锡文指出,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在城乡发展一体化过程中,首先要解决好整个工业化过程中弱势产业、弱势群体的问题。其次是弄清楚要走什么样的城镇化道路。最后是怎样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中信证券研究部农林牧渔及食品饮料行业首席分析师毛长青认为,城乡一体化是中国城市化中后期新主线。从调查的数据来看,城市化率从50%向70%迈进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在中国将体现为东部深度城市化和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双线并行的局面。因此,毛长青认为,新型城镇化是城乡一体化双向统筹发展模式的核心之一,其内涵在于:一是模式上农村支持城市和城市辐射农村并重,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二是制度上破除城乡二元制度安排,实现权利平等、机会平等和规则平等。

  “新型城镇化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核心途径。”毛长青说,在未来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投资仍然会是经济增长的主驱动力之一,但投资的重心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会更明显。新型城镇化的重心在中西部地区,发展模式与过去东部地区的城市化有相似之处。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呈现五大趋势

  中国农业大学MBA教育中心主任付文阁认为,中国现代农业发展呈现五大趋势。一是规模农业。我国规模农业发展的趋势已经显现,但是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二是高价农业。我国粮食产量已无法通过增加播种面积实现增产,出于粮食安全的考虑,我国必须保证本国粮食的自给率,资源的稀缺性必然导致国内高粮价。三是品牌农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消费升级,人们对食品质量的关注度已超过食品数量,中国农业将正式迎来品牌农业时代。四是生物农业。生物技术的推广,有望缓解我国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与土地等农业资源禀赋稀缺的矛盾。五是装备农业。未来中国农业的机械化水平还将进一步增加。

  本次论坛由中国农业大学主办,中国农业大学MBA教育中心、中国农村政策研究中心和敖明集团联合承办,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企业家校友联谊会和中信证券共同协办。

  【专家视点】

  2013年“三农”政策更加注重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李国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过去,国家在“三农”问题上采取的是“多予少取”的政策,比如取消农业税,实行补贴政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城乡统一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我认为,2013年 “三农”问题的着力点应该放在“放活”上,以激发农村的发展活力,即在稳定、多予的基础上更多地调动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引导农民通过勤劳致富奔向小康。

  怎样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关键还是要深化农村改革。一方面,通过创新培育新型农业生产主体,鼓励一部分农村能人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从事专业化生产,利用科技发展规模化经营,从而发展现代农业。另一方面,应引导农民发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社会化服务水平。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业生产体系顺利推进,前提是确保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受侵害。

  未来工作重点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体系

  冯开文(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目前,中国农业在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保障粮食供给这三个重要背景下,将面临一定程度的冲击,但同时也蕴含着诸多机遇。

  随着城镇化不断推进,更多的工商资本、金融资本下乡,企业追求利润与农民获得实惠之间存在矛盾,可能会对农业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但是,现有的一些路径和体制提供了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链接,如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等,都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从粮食供给来看,我们需要解决谁来种粮、需要多少粮食和粮食生产潜力究竟有多大等问题。目前,我国虽然仍保持很高的粮食自给率,粮食生产总量也实现了“九连增”,但生产粮食的人员及其结构、耕地数量、技术再投入等因素,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粮食供应。

  农业现代化方面也存在着农民参与、投入不足,过多依赖涉农企业、龙头企业的现象。

  因此,未来农业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完善农村经营体系,重点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形式,对工商资本进行一定的限制,有序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和规模化。


 

(责编:秦华、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