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

人民时评:莫让编制壁垒消解了朝气

詹  勇

2013年01月16日08:1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死在编制里”的表白当然是一种偏执,却也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编制壁垒带来的焦虑

日前,哈尔滨环卫系统招聘的448名环卫工人中,包括7名研究生。在大学生猪倌、硕士城管等屡见报端的今天,研究生环卫工并不算稀罕事。然而,这种现象反映的某种社会心态值得关注。一个应聘失败的研究生甚至吐槽:“就算是死,我也要死在编制里。”

诚然,就业选择是个人自由,扫大街也是为社会服务。可让人们不解的是,那边广州部分环卫工人因低薪上访,这边哈尔滨的环卫岗位又让大学生们青睐有加,原因何在?

恐怕,主要还是待遇上的差异。北国冰城的环卫岗位,戴着事业编制的“帽子”,有着本地户籍的“本子”,还有转为公务员的“路子”,含金量不低。而那些广州环卫工人来自保洁公司,与编制外身份相匹配的工资福利委实不高。同是“马路天使”,待遇大相径庭,其原因正在于编制。

这种差异,正是编制诱惑力的一个缩影。在不少人眼里,不管是事业编制还是公务员编制,都意味着收入的旱涝保收、社会保障的有力兜底。与自主创业、职场竞争、打工生活相比,“编制福利”仿佛一张安稳舒适的温床,不仅带给人利益上的实惠,也有精神上的稳定感。

年轻人是一个社会创新创造的生力军,理应身怀高远理想、奋斗激情,没有理由在青春岁月就过早地追求安稳。“死在编制里”的表白当然是一种偏执,却也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编制壁垒带来的焦虑。社会生活中,以编制划线,正式工、合同工、临时工等不同身份,在收入报酬、社会地位、上升通道方面的差别客观存在。在宏观经济复杂多变、非公企业等“就业海绵”不太景气的形势下,这些差异带来的导流效应更加明显。

从这样的意义上讲,我们既要重视“编制情结”反映出的青年人价值倾向,更要破解这种心理折射的现实问题。今天社会转型更加剧烈,社会竞争更趋激烈,人们更加渴求公平正义,不怕苦累就怕没机会。如此情势之下,我们尤其应该注意,别让“编制温床”消磨进取者的朝气,别让“编外风险”加重创业者的心理负担。如果连血气方刚的年轻人都削尖脑袋去做单位的“老人”,整个社会不免有滋生暮气的隐忧。

何以解忧?唯有改革。近年来,从事业单位改革到调整收入分配,从同城待遇到异地高考,不管是改革举措,还是社会呼声,都有着相同的意义指向——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障人人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让每一个人的梦想都有步入现实的梯子。“编制温床”承载不了中国梦,深化改革,搭建起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舞台,“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梦想才能振翅高飞。

(责编:朱书缘、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