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将其他两个“倡导”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基本价值规范
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基础构建核心价值观
张丰清
2013年01月14日08:34   来源:南方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包含了从理想价值属性到现实价值目标和道德价值要求的多层次价值理念,反映了国家、社会、个人各层面的愿景和诉求。核心价值观只有扎根于现实生活,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甚至通过制度固化下来,成为一种文化,才能逐渐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内在信念和自觉行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就是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基本价值规范。

“爱国”是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爱国”是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历史反复证明,“爱国”从来就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核心要素和第一位的价值观。“爱国”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和美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今天,“爱国”既表现为对祖国河山、历史文化等的热爱之情,更意味着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融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中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只有继续把“爱国”作为不可须臾离弃的价值观,贯穿于民族复兴整个历史过程,才能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朝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理想迈进。

“敬业”是公民的基本职业要求,也是“爱国”在工作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敬业”是公民的基本职业要求,是从业者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条件,也是“爱国”在工作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敬业”既包括精神层面的内涵,也包括务实层面的要求:敬业就意味着热爱、看重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并将这种自豪转化成对工作的动力,对生活、集体和国家的热爱。敬业者既希望获得个人的成功,往往也对单位、国家具有激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一个伟大的民族是由无数个忠于职守、品格高尚的个体组成的。国民能否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干好本职工作,不仅关系到自身生存发展,也决定着整个国家的健康发展。要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就必须以公民的恪尽职守及对祖国的诚实忠义为前提。

“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和必备的道德品格

“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和必备的道德品格。“诚信”包含“礼于外,诚于内”。其基本内容是诚实、诚恳、信用,也就是以诚恳待人,靠诚取信于人。“诚”不仅是道德的基础和根本,也是一切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信”是一个人形象和声誉的标志和个人所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道德品质。当今社会,“诚信”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个体道德修养层面,它更是现代公民的社会公德和公共领域的交往规矩以及政府机构的行事准则。小到人与人之间的约定,大到国与国之间的条约,都须讲诚信。诚信也是国家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只有国家社会都讲诚信,诚信才能成为维系整个社会的纽带,才能成为整个社会普遍存在的状态。只有人人从“我”做起,让诚信真正根植人心,人与人之间才会更加友善,社会文明才能更进一步。

“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友善”包含善待亲友、他人、社会、自然等。善待亲人可以和谐家庭关系。善待朋友,善待他人,可以和谐人际关系。善待自然可以形成和谐的生态关系。能否以友善的态度为人处世,不但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同时也体现了一个民族素质的高低。“友善”不像敬业等职业道德那样指向特定的群体,它是紧涉人际关系的道德要求,是各阶层各行业都应该积极倡导的具有基础性和普适性特点的价值观。近年来同事之间、邻里之间、部门之间、地区之间涌现出了“希望工程”、“送温暖”等无数友善的感人事迹。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友善”美德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充分体现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巨大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倡导并保留一份友善之情,发扬友善互助的精神,人间才能充满更多的真情,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只有体现个体层面道德和价值要求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内化为每个人的行为规范,才可能真正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作者系华南农业大学思政部教授

(责编:朱书缘、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