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张晓宁:增强中华民族共识和凝聚力
2013年01月14日13:59   来源:学习时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团结奋斗,需要自觉维护对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史

  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总称,是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经过长期交流与交融而形成的具有丰富内涵的联合共同体。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由多民族结合而成的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有了新发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族人民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即中华民族的国家,以“中华民族”为族称的新型民族共同体获得了稳固的国家形态,标志着当代中国民族国家的构建完成。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守边防;国家大力开发建设边疆民族地区;各民族政治平等,共商国事;彻底废除了民族压迫制度,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中华民族大团结局面日益巩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日益进步强盛,中华民族正走向新的伟大复兴。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我国各民族的融合和团结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保证。

  自觉树立中华民族意识

  中华民族是中国人民认同的“国族”,是中国境内各民族的统称,是中国各民族在历史、文化、社会、共同利益等方面密切结合、相互交融的多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意识就是指我国各民族具有共同的中华民族认同。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各民族有各自特点,在中国形成为统一国家的长期历史过程中,已结合成统一的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整体。在这个民族实体里,所有归属的成分都已具有中华民族的认同意识,各民族具有共休戚、共存亡、共荣辱、共命运的感情和道义,共称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的称呼反映了中国各民族的共性和共同意愿,体现了各民族的共同利益和根本利益,反映了中华民族这个共同体。因此,中华民族不是56个民族的简单相加,而是形成了一个整体,有着共同的感情和道义。

  第一,“中华民族”是由中国56个民族构成。历史上汉族为主建立的政权,有许多少数民族参与;而一些少数民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政权(如元朝、清朝),并不把自己看成中国之外的政权,他们也大量吸收汉族知识分子和上层人士参与其中。近代第一个提出建立“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梁启超说:所谓中国,是汉满蒙回藏苗等民族合成的一个“大民族”。

  第二,各民族族体上是相互吸纳的。因为长期的历史变迁,中国各民族杂居已久,婚姻互通、血统相混。比如汉族最早是在中原,所谓炎黄部落,周边有所谓北狄南蛮西戎东夷,这些族群经过交叉、发展、融合,至秦汉之时,形成了汉族。后来都有大量不同民族的成分,由于各种原因融入汉族。比如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迁徙、大融合。元朝灭亡,很多在全国各地的蒙古军民(仅云南一地就有十几万人)滞留当地,后来都慢慢融入汉族。正因为融入了很多人口,汉族成为中国各民族中分布地区最广、人口最多、方言土语最复杂、民俗风情差异最大的族群。同样也有不少汉族融入其他民族之中,如从汉代到唐代,中原地区有大量屯垦士兵留驻今新疆天山南北,特别是高昌(今吐鲁番地区)境内有不少汉人,这些汉人也早就融入当地少数民族之中。各民族间也是不断融合,如14世纪南疆大约十几万察合台蒙古人信了伊斯兰教,后来成了维吾尔人。所以历史上各民族族体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吸纳,共同发展的现象大量存在。直至当代,各民族的融合从未停止过。

  第三,中华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中国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在长期相互交往中形成了共识,有着共同历史记忆,许多语言、宗教、习俗也为多个民族所共享。这些文化传统成为凝聚各民族的精神纽带。各民族都有大一统的观念。各民族重视、追求统一,以中国大一统为最高原则。各民族文化相互吸收相互交融。例如,战国时期赵武灵王采纳了“胡服骑射”,满族作家曹雪芹用汉文创作的《红楼梦》、维吾尔族农学家鲁明善撰写的《农桑衣食撮要》等等丰富了中华文化宝藏。

  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民族凝聚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在长期融汇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是团结、维系和支撑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以一种观念的形态(感情、愿望、理想、价值观),蕴藏在每一个民族成员之中,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从本质上说,中华民族凝聚力就是把中华民族全体人员结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并确保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内在力量。

  一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离不开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中华民族是各民族相互交融的统一整体。要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教育,确立中华民族意识。要把各个民族的民族意识升华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把对各民族的民族认同提升为对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培养所有公民的中华民族认同感,从而增强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凝聚力,促进中华民族的发展,巩固民族团结,维系社会和谐,促进祖国的团结与统一。

  二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离不开对祖国的认同。要深刻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统一。对祖国的认同,表现为各个民族及其每个成员确认自己是“中国人”,且以此为自豪,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提高中国人的地位、扮演好中国人的角色而努力、作贡献。要捍卫祖国的国家利益,不做损害国家利益的事情。捍卫祖国的利益,也就是捍卫56个民族中每一个民族的利益。祖国的国家利益与每一个民族的民族利益,密切相关,密不可分,真正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三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离不开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要深刻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智慧、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千古留芳的中华文化,各民族都为创造和发展中华文化作出了贡献。中华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繁衍各个阶段的历史见证,是中华民族深沉底蕴的具体表现,是现代化进程中可资开发的宝贵财富,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值得自豪的精神支撑。

  四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离不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要深刻认识,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强国富民、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自觉性坚定性,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感情认同,坚持正确道路,不断改革创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者系新疆自治区政府参事室党组书记)

(责编:朱书缘、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