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吴建民新著《公共外交札记》,从多个视角提出“中国国际地位在上升,我们该怎么办”这一重要的公共外交命题——
赵启正:中国进入公共外交时代
2013年01月14日08:23   来源:北京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公共外交札记》,吴建民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资深外交家吴建民自驻法大使和外交学院院长退休以后,以丰富的政府外交阅历为底蕴,以从事外交50年的经历为基础,受邀于各国的公共外交舞台上,以卓然的交流艺术向世界说明中国,于温和之中近乎透明地捍卫中国形象。这本最新出版的《公共外交札记》,就是他在出席各种国际会议时,通过自己对时局的判断,发出的来自中国的声音。他试图从多个视角提出“中国国际地位在上升,我们该怎么办”这一重要的公共外交命题。

  一些国际学者早已对公共外交的内涵做出界定:公共外交是指在国际社会提高本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提升本国形象的国际交流活动。公共外交的重点则在于改善民间的情感,扩大对本国友好的人群和提升好感度。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国家的声誉更加与国家的利益相关,由此在政府主导的公共外交活动中,公众也成为了参与公共外交的主体。

  “公共外交”的概念最初起源于美国,现在为世界各国所重视。各国对它的定义大同小异,区别主要是在公共外交活动中是否能尊重他国的体制和文化。我在中国各地的一些讲座中特别强调,除了政府和政府官员当然承担着公共外交的责任之外,凡有机会和有能力的社会团体和民间精英人士都应该有参与公共外交的自觉。

  政府外交是外交战线的主渠道,公共外交则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时期,尤其是和平与发展为世界主题的时代,公共外交以其多元性、广泛性、丰富性和灵活性,往往显得更有力量。两国人民之间的密切交往,是两个国家友好的基础。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公共外交甚至会成为政府外交的先声,可以起到打破外交僵局的作用。载入史册的1971年的中美乒乓外交,即是世界公共外交最为典型的案例之一,它为中美两国人民和政府走上正常的交流轨道,起到了异乎寻常的引领作用。

  吴建民大使深知公共外交的巨大作用和影响力,他在退出政府外交岗位之后,仍然频繁出现在国际公共外交的舞台上,受到了主办者的欢迎。吴大使是我的老朋友,我们经常不约而同地出现在各种论坛和会议上。他能从容地与各种身份的外国人沟通,在各种场合从不用拔高语调或者以某些张扬的形式来阐述自己的见解,他是一个用理性、知识、责任和见地与人沟通的国家形象推广者。

  今天,国际上对于中国的意见众说纷纭,公共外交的价值得以凸显。由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只有30多年的时间,加之文化的差异和利益的冲突,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时有误解、偏见乃至歪曲。这不利于中国,也影响西方公众的对华认知和西方国家的对华政策。可以说,较准确地认识中国这个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和谐的必要因素。这是我极力促进中国公共外交活动的主要原因。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化,更好地向世界说明中国的真实情况,成为中国和平发展的基础工程。中国人不但要会听,还要会说,会交流。公共外交的场合无处不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中国公众与世界公众广泛交流的机会,这两会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公共外交时代。公共外交是一个了不起的跨国文化交流的大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公共外交实践的最高境界。

  十八大报告提出,扎实推进公共和人文外交,加强人大、政协、地方、民间团体的对外交流,夯实国家关系发展的社会基础。读者们阅读此书,对于理解和实践公共外交的理念必有所裨益。(作者为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

(责编:朱书缘、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