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公方彬:我们敬仰思想
2013年01月09日14:36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思想的原野》(上下册) 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自序一

讲伟大,每个人都可以开列出许多。社会中有伟大,伟大的母爱、伟大的牺 牲……自然界也有伟大,自然力量之伟大,自然造化之伟大……自然界之伟大在 突出奇崛,社会存在之伟大在常人所不及,常势所不至。如果我们再在伟大前面 加上一个“最”字,问题或许就不那么简单,至少难以轻易作出回答。

以不同价值标准判断,结论有所不同,因此最伟大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 命题。尽管如此,笔者仍然依照自己的价值判断给出答案:思想最伟大!对于这 样的结论,相信应者众,至少大多数人不会轻易否定。这不仅因为我们经常为伟 大的思想所感动,更因为对自然、社会和灵魂的关注皆源于思想,或最终都要通 过思想。离开了思想,人类或许成为被抽空的皮囊。追根溯源,思想这一概念就 来自佛教,即便不作这样的追溯,也还是可以认定,惟通过思想有希望弄清我们 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诸如此类的基本的也是终极的命题,进而获得精神归宿。

看一下人类发展史,所以由蒙昧步入文明,拥有了更强的认识世界的能力,根源于思想家的思想指引。比如上个世纪的激情燃烧,就根源于马克思主义。如果追溯至人类进入城市文明,更是奠基于一大批思想家及其伟大思想的产生。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就把公元前8世纪至2世纪称作人类文明的“轴心期”,因 为这个时期产生了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印度的释迦牟尼, 中国的老子、孔子等一批思想的巨人。恩格斯评价,他们几乎思考了人类所有的 基本问题,并且得出初步结论。如果没有了这些思想巨人,人类文明史将暗淡很多。

即使仅仅从关注灵魂世界的角度讲,我们所以能够认识自己,也是得益于思 想家的引领和启发。康德有一句名言:“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越是执著 地思考它们,心中越是充满永远新鲜、有增无减的赞叹和敬畏——我们头上的灿 烂星空,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这样的感知力显然非自然产生,一定是思想家 们的指引和启发。有了思想家为我们开拓的认知力与精神空间,我们才会偶尔为 伟大所感染和感动。比如,当我们来到罗马的梵蒂冈,驻足于签字大厅拉斐尔的《圣礼之争》、《雅典学园》、《三大德性》、《帕纳巴斯山》四幅巨作前,就 能够对神学、哲学、法学、诗学产生更深刻的理解,甚至产生灵魂深处的强烈震撼。

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对思想家及其思想的敬仰,就是缘于他们让我们的精神世界由有限而无限?不全是。其实,这种敬仰很大程度上源自我们对思想家及其 思想的畏惧。为什么?因为思想家的思想走得太快、太远,以至常人无法跟进, 这在客观上构成了落差,进而打破了社会既有的平静与平衡,打破了我们精神世 界的平静与平衡,造成精神紧张甚至是威胁感。哪怕后来我们都成为思想家之思 想的受益者。这类似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打破铁饭碗带来的是效率,由此而让我 们享有了更加丰富的物质生活,但改革之初每个人感受到的却是压力,是威胁, 因此更多排斥。至于社会管理者所以对思想家及其思想一开始多采取排斥态度甚 至打压,除个别人、事件源于某些人的好恶与私利作祟之外,大多情况下是社会 运行规律使然。大众在社会中存在于三种状态:先行者、落伍者、守中道不逾矩 者,社会管理者虽明白先行者之伟大,但基于功利和维持社会稳定与平衡,往往 出手打击走得过快的人。比如,古希腊的大思想家苏格拉底是被公民法庭判处死刑的,后来民众省悟了,发现自己杀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于是又把告苏格拉底的人也判了死刑。这是否意味着人类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不会,仍然要杀掉一个 个走在最前面的人。所以思想家往往意味着悲剧,盖其中之原因——社会规律使然。

既然人们都不愿意受到威胁,因此排斥思想家及其思想,为什么最终又敬 仰且张扬呢?这就涉及一个更深层次的规律。大凡称得上思想家者,其境界必然 高远,必然适度脱离现实功利,并且需要强烈的自我牺牲精神,非此不足以支撑 伟大思想的产生。特别是,思想家的思想在一个阶段惊世骇俗,但社会发展进步 后,曾经电光石火的思想不再可怕,同时对现实的关照力逐渐显现,应用价值不 断发掘,大众开始受益。与此同时,我们灵魂中那种多数情况下被埋藏起来的美 好情感开始发酵,就是自己不能高尚,但向往和推崇高尚,这近乎本能。有了这 样的价值判断、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思想家身上的担当与牺牲精神终究被接 受,并且是一种不可超越的魅力。同样重要的是,思想家身上高贵品格不难辨 认,历史规律表明,思想的道路并不平坦,虽然我们借思想家的思想指引前行, 然而产生和坚守思想又是如此艰难,一个个伟大的思想家倒在思想的道路就足以 证明。既然思想家成了牺牲的代名词,那么每一个步后尘者必定是品格高尚的 人,他们的执著和对真理的向往使他们不惧死亡、直扑死亡。更具悲剧色彩的 是,思想家许多情况下不是倒在强权者手中,而是倒在受自己思想关照的广大民 众手中。谭嗣同就是这样一位英雄、一位思想家,他是为拯救民众而选择了死 亡,然而走向刑场的道路上,迎接的不是景仰,而是辱骂和臭鸡蛋。不管现实世 界还是宗教领域,有牺牲就有神圣,有神圣就能产生信仰,而悲剧又更强化信 仰。所以,当我们认清思想家只承担责任和痛苦,而无法享有生前荣耀之时,当 人们认识到思想家及其思想不再对我们构成威胁,只需尽情享受其思想的大餐 时,自然毫无顾忌加以推崇,有时不惜将思想家及其思想推崇至顶礼膜拜的程 度。这大概就是孔子被一代代人推向神坛的重要原因。

我们还要承认,不是所有的民族都惧怕思想家及其思想,不是所有社会都致 力于消灭思想家及其思想,即使在做同样的事情,也存在方式和程度的差异,这些都与文化传统和政治结构、权力运行等因素有关。经历过思想启蒙的国家和民族包容度更高,这里的思想家发挥空间就大,而封建意识浓厚的国家和民族包容 度差,这里的思想家腾挪空间必然小。欧洲的历史就充分证明这一点,由于有了 罗马平民与贵族的斗争导致12铜表法产生出来,社会的宽容度开始扩大。当贵族 和牧师组成的利益集团与英国国王签订城下之约,也就是1215年的《大宪章》, 从此有了政权的更大宽容,为什么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而非其他国家,为什么牛 顿和亚当?斯密出在英国而不是其他国家?不能不说与此有关,甚至说旨在消灭 资本主义的马克思长期在英国活动,而没有被消灭,也与此有关。诚然,欧洲有 过神学一统天下的历史,因此而来的是一个个思想家被消灭,但由于有了启蒙运 动,再加上法国大革命带来的自由,美国平权运动带来的平等,终于宽容不同观 点和学派,由此带来思想家的大量出现。所以说,思想家和思想的生存环境与一 个民族是否经历过精神的洗礼关系紧密。

即使封建思想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和民族,因为人文精神差异而存在着包容 度的区别。比如,走过相同的历史阶段,有的民族思想荒芜,几可被忽略,而有 的民族则思想灿烂,他们不仅以思想照耀着自己,甚至照耀整个人类前行。可以 说,思想巨人出现在哪里,哪里就有优秀的人民。以俄罗斯为例,这个民族曾产 生出一大批思想家,尽管统治者不都宽容,但由于受欧洲思想影响巨大,统治者 在压制思想时是有所忌讳的。比如,沙皇十分忌恨托尔斯泰,但他并没有借手中 权杖消灭托尔斯泰的肉体,相反却感叹“俄国监狱已经容不下托尔斯泰了”。更 为可贵的是俄罗斯拥有产生思想家的丰厚土壤,这个土壤是由崇尚思想的国民构 成,那里的国民不会随封建统治者跳舞,而是尽力给思想家以呵护,至少是灵魂 的抚慰。结果就是俄国在政治最黑暗时期仍然有大量思想家产生出来,同时其思 想还拥有广阔的发挥空间。

中国为什么难出思想家?很重要的是中国近现代几乎没有受到过西方社会那 样的思想和精神洗礼。中国历史上仅有春秋一个时期创造过思想辉煌,原因在于 分裂的中原处于诸侯争霸,谁想成为霸主获得霸权,必须借助思想家的思想,这 就具备了包容思想的客观条件,并由此造就了中国历史上难得的思想辉煌。汉代统一中国后,儒家独大,各种流派逐渐式微。特别是明清时期的文字狱、八股文彻底地把知识阶层的创造力推入绝境。与上面所讲到的规律相一致,中国思想沉 寂,除了统治者的强力打压,就是民众缺少人文思想的洗礼,知识阶层被彻底驯 化。如此便有了梁启超先生的观点:“中国人缺少高尚之目的”,进一步讲中国 知识阶层缺少高尚之目的。知识阶层没有了高尚目的,就缺少了担当精神、牺牲 精神,也便不会为思想而冒险。

新中国成立,这原本是中国走向思想辉煌的契机,一段时间里也确让知识分 子确信中国文化和思想繁荣即将到来,而知识分子的兴奋、欢呼与期待,从胡风 长诗《时间开始了》可以看出。好景不长,时代局限与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 历史转了个弯,让中国文化遭受重创的“文化大革命”发生了,此后很长的时间 里中国鲜见思想的光芒。正所谓一着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即使改革开放后“科 学的春天”到来,绝大多数知识分子仍然困顿于精神和思想的樊篱不能自拔,终 于只产诠释文章,不产原创思想,更可悲的是自己无法产生思想,只想打压不多 的几缕思想。放眼今天的知识界,不敢思想,不会思想,没有独立人格,再加上 功利主义,一片沉寂,已经不能承担起创造出支撑一个政党和一个民族崛起的先 进理论。这大概是十八大报告,屡屡提及“理论创新”、“勇于创新”的重要原 因所在。

思想走多远,一个人、一个集团、一个民族才能走多远。什么在支撑着我 们的精神世界,我们依照什么去追求?人们未必都有意识地去思考这样的问题, 但当我们回头看自己走过的道路之时,当我们环顾周围之时,难免不得出这样的 结论,个体的人与他人,之所以出现社会价值实现上的差异,很重要的一点便是 思想上的差异。可以说,缺少思想光芒映照的人不会走出更远。由单个的人推延 至一个政治集团乃至一个民族,道理和规律相同或相似。看一下世界的政党发展 史,为什么出现兴衰更替?关键看有没有最先进的思想注入进来,特别是社会主 义国家,为什么一个个走向消亡,也是由于僵化而不再拥有先进思想的指引。这 方面苏共最为典型。再到大国的崛起,表现形式虽然多样,根本也是看有没有一 批思想家以伟大的思想来校正方向。正所谓“一个民族有一些关心天空的人,这个民族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关心脚下的事情,注定没有未来”。天空是什么?天空是精神,而精神源自思想。

我们已经走出多远和想走多远?回溯历史便十分清楚,中华民族已经走出了很远,并且越是回看感知越多。但是,到了近代以后,中国衰落了,并且是被抛 得很远。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一个唯一没有切断文化源流的世界古文 化,一个创造过人类辉煌,且雄居世界巅峰的民族,骨子里渗透的、血脉中流淌 的都不可能是甘于寂寞,再加上1840年后的百年屈辱,更决定了对再度辉煌的渴 望。渴望辉煌自是好事,但需要认清如何满足渴望,找到达成目的的途径。毕竟 今日之大国崛起不同以往,也就是说铁血不再是样板,创造文明的能力才是唯一 正确的途径。换句话说,谁能够立身于人类文明的制高点起引领作用,谁就能够 实现真正的崛起,而文明需要思想家及其创造的思想来支持,否则,物质力量或 军事力量再强大,都不敢言崛起,尤其是置身于人类历史的长河之中。

既然崛起无法离开思想,那么我们该做些什么来保证更多地产生思想家和 思想?首先,执政者更新观念,尽快确立新政治观。科学把握思想对于执政的重 要,也就是说不要以消灭异己来保护主流思想,而应当在各种思想的碰撞中获得 最先进的思想。社会与自然界规律都已经表明,没有了天敌,没有了威胁也就失 去了提升自己的动力。苏共领导人总结失败的教训时讲到,苏共的失败根源于三 个垄断:政治垄断、思想垄断、经济垄断。这是很值得思考的。有一个问题需要 我们反思,进入新的时代,我们产生了多少为之自豪的思想?!为什么缺少思 想?就是因为太强调一致,太热衷于“对表”。其次,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文环 境,或者说提升全民族的人文品质,以提升大众的包容度和理解力,为思想家和 思想的生存创造社会条件。再次,知识界、理论界要承担。进入改革开放后,思 想理论界都进入了一种躁动状态,没有多少人还能够静下来思考问题。于是文化 的泡沫比比皆是。解决知识界的问题,特别需要强化独立人格和独立思维,要有 信仰和信念的支撑。

到这里还要结合本书讲几句。思想实际上也有层次之分。一种是原创性思 想,这种思想伟大而又宝贵。还有一种思想是为伟大思想的产生奠定直接和间接的生长基础,换句话说为伟大的思想产生提供土壤。就本集子而言,不属于原创性思想,而是集纳近30年来接受媒体访谈实录,既然是接受媒体采访,就是命题 作文,前提决定了不会进行原创,更多的是诠释和解读思想。尽管如此,接受采 访毕竟是要表达思想观点和看法,虽不能放飞思想但也要以更深度的思考来赢得 受众,所以其中又有思想。回溯近30年与媒体交流,自己一直试图把自己的一些 新的思考揉进去,保证有效反映一个理论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期间有赖于记者的 大力支持,不仅把已有的思想传播开去,同时还迫使自己不断去进行新的思考, 未必不是缘于此,而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这些恰是新思想的难得动力。为此, 我想借此向进行过采访的所有记者表达深深的谢意。

一句话,我愿意一直奔跑于思想的原野,直至生命的终结!

2012年11月于北京国防大学

人民网记者赵晶独家约稿

(责编:赵晶、秦华)

相关专题
· 公方彬专栏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