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王 乔
2013年01月07日08:28   来源:江西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为当前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结构失衡、质量下降、机制不新、体制不活、办学同质化等深层次问题指明了改革方向。因此,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必须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内涵式发展是将外延扩展与内涵提升相互统一的科学发展

  内涵与外延是逻辑学的概念范畴。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本质属性的总和,外延则是指一个概念所确指对象的范围。不同类型的高校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其发展的重点、机制和动力并不相同,形成不同的发展模式,通常将其划分为外延式发展和内涵式发展两种。外延式发展是指以事物的外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一般指事物外在属性的延伸,如投资的扩大、规模的膨胀、数量的增长等。内涵式发展则是指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表现为事物内在属性的发展,如结构协调、质量提升、水平提高、实力增强等。

  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两者并不能绝对分开。实际上,外延式发展是内涵式发展的基础,它更强调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空间拓展和适应外部需求;而内涵式发展是外延式发展的必然要求,它更强调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实力增强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内涵需要外延支持,外延需要内涵充实。因此,内涵式发展实质是将外延扩展与内涵提升相互统一的科学发展。

  高校在坚持内涵式发展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四方面的关系:一是近期目标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忽视高校的长远发展,只重当前利益和近期目标的实现,就会妨碍内涵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偏离内涵式发展的本质。二是强化特色和整体推进的关系。特色是一所高校的优势所在。内涵建设在强化特色、形成品牌的同时,还要注意整体推进,以重点突破带动全面提高。三是“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关系。“硬实力”主要是指高校的办学条件、办学成果、办学水平等,“软实力”是指高校的内部文化、外部公众形象、社会声誉等,两者对于高校的内涵式发展缺一不可,互为依托,相得益彰。四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关系。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如鸟之双翼,必须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才能共同推动高校上层次、上水平,真正实现内涵式发展。

  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需要就关键问题进行顶层设计

  提升质量是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核心任务。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质量问题也是当今世界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后的国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刘延东同志指出,高校必须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高校的发展过程既是一个规模数量的增长过程,更是一个教育质量的提升过程;数量增长是基础,质量提升才是最终目的。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26.9%,在校生人数超过3000万,是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国,但“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存在。高校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必须首先牢固树立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要把提升质量载入大学章程和学校战略规划,要把提升质量融入办学治校者的思想和血液,要把提升质量贯穿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始终。

  彰显特色是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特色是高校的灵魂,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高校立足与发展的根本。强化特色意识,走特色取胜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已成为高校的共同战略选择。《纲要》提出,高等教育要“优化结构,办出特色”,“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探索适应不同类型教育和人才成长的学校管理体制与办学模式,避免千校一面”。这就要求每一所高校都要有清晰的层次定位和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国内外成功大学的发展经验表明,正是由于某些方面的卓越,造就了他们的品牌和实力。特色可以是学科特色,可以是人才培养特色,也可以是校园文化特色;特色追求的不是整体领先、全面优秀,而是某些方面的卓越、某些领域的品牌与实力。

  优化结构是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载体。高校的办学结构主要体现在办学类别和办学层次结构、学科专业结构、师资队伍结构等方面。办学结构是内涵式发展的重要载体,无论是规模的拓展还是质量的提升,必定分解到并依附于一定的结构载体。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但高校与国家需求相比,在学术组织结构、学科专业设置结构、人才培养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差距,尚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因此,《纲要》提出:“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良的办学结构,是确保学校获得更好的办学效益和更快的发展速度的基础。高校应有战略眼光并坚守大学理想,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根据高校办学方向、目标和条件,瞄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时调整办学层次、学科专业和师资结构,建立规模、效益、质量均衡发展的良好教育生态。

  创新机制是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根本动力。高校的改革是多方面的,如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招生就业及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等,创新机制就是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求发展,从而使机制发挥重要的推动、保障和约束作用,这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推进改革作为主基调,并强调改革在30多年的发展中从未停滞、从未动摇。改革创新是我们事业发展的原动力。《纲要》提出,“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步伐”。其中大部分涉及高等教育领域,许多都是当前社会上关注和热议的问题,比如,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克服行政化倾向,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探索高校与行业、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等等。面对内涵式发展的要求,高校应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科学的管理运行机制,充分激发各教育要素的活力,特别是在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上,要有所创新,要有切实可行的举措。

  在办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内涵式发展的科学路径

  从高等教育发展史和现状看,不少高校对内涵式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经过近90年的建设发展,江西财经大学已成为一所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具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生推免权,富有特色的高水平财经学府。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始终秉承“信敏廉毅”的校训,努力探索和坚持内涵式发展,走出了一条在红土地上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好路子。

  找准定位,凸显特色。办学要有正确的理念,发展要有明确的方向。要实现高校的内涵式发展,首先要坚持理念先行,形成发展愿景,明确发展方向,解决好“办什么学”和“如何办学”的问题。高校的内涵式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速度的协调发展,从校情出发,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办学理念、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特色,这是内涵式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为此,面对高等教育新形势,我们明确提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大学”,并将“特色鲜明”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培育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创业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特色;二是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特色;三是打造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区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的科学研究特色。

  选对路径,持续建设。内涵式发展不仅需要准确的定位、明确的方向,还需要选对路径、长期坚持。只有选对了适合发展目标的路径,发展才能得以深入,才会少走弯路。只有经过长期的艰苦建设,才能不断夯实发展的基础,积蓄发展的实力。从江西财经大学发展的历程来看,每一次重大成就的取得,无不是发扬“爬坡过坎”的精神,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甚至是几代江财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以一级学科博士点申报为例,为打好学科攻坚战,学校早在2007年就专门成立学科建设指挥部,统筹协调全校学科建设工作,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实施学科建设工程,凝练研究方向,凝聚学科队伍,优化学科结构,重点打造特色和优势学科专业。最终在2011年新一轮学科竞争中脱颖而出,一举获得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江西财经大学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位居全国财经类院校第四位。

  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内涵建设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先为,有所后为”的原则,把握好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的关系。在进行内涵建设时,必须瞄准社会需求,选择基础厚实、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领域进行重点建设,促使部分学科领域形成优势,跨入国家第一方阵行列,并带动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全面提升学校整体办学实力。江西财经大学一直强调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重点扶持经济、管理学科创品牌,带动其他学科整体发展,现有的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均与经济管理类学科相关。与此同时,我们鼓励其他学科沾上“财经、管理”气,与经济、管理学科交叉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法学、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等学科专业据此获得重大发展,形成了新的优势和特色学科群。

  改革创新,激发活力。为适应内涵式发展和创建特色鲜明高水平财经大学的需要,我们对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改革。比如,全面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实施校院二级管理,深化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让学院在教师绩效考核、津贴分配、职称评审等方面享有更大的自主权;继续探索教师分类管理,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在科学设岗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全员聘任制,逐步实现由“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出台了绩效工资改革办法,初步建立符合学校特点、与岗位聘任制相适应的分配激励制度;成立管理服务督查组,加强人事考核和管理服务效能监督,营造公平向上的氛围,等等,进一步理顺了办学机制,激发了办学活力,促进了学校内涵式发展。

  在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实践探索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高校内涵建设是一个渐进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决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省部共建和90周年校庆为契机,努力营造内涵式发展的氛围,全面推进内涵建设,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大学”目标迈进,努力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王 乔

(责编:朱书缘、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