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有调查显示, 2013年,公众最期待的改革, “收入分配改革”排第一, “反腐机制改革”列第二。近来, “提速”更是成了反腐领域的一个关键词。
有目共睹的是,十八大后,我国多地反腐提速。十八大闭幕短短三周时间,从中央到地方,一场反腐治贪的风暴在中国掀起。可以说,反腐提速,是十八大之后一个鼓舞人心的政治新动向。现在各地呈现出来的查处腐败案件的密集度和高效率,让人切实感觉到高层反腐的巨大决心。
重拳出击,高效高速,让反腐大快人心,也映衬出高层聆听民意的姿态。反腐提速,是一次对中国政治、社会、文化的全面测试。面对腐败问题裹挟民生利益,面对腐败问题冲击政府公信,反腐败也只有进一步提速,让反腐败的成果及时与民众分享,才能更大程度地实现公平正义。
与此同时,反腐必须尊重真相——一方面不能将反腐变成了 “盲”反,不能任由某些人的瞎举报而盲目顺从所谓“民意”;另一方面,也不能仓促作出某官清白结论,或者采取拖延战术,将公众举报或关注的焦点转移或者淡化最终不了了之。从近期一系列反腐案例看,民众不仅关注反腐的速度与力度,更关注事件背后的法治进程,关注由点到面,制度的完善。
新媒体时代,民众监督官员有了新的途径和平台。但是,在网络这个平台上,网民们通过深挖信息表达对贪腐现象不满的同时,也很容易掉进 “网络狂欢”的境地而失去起码的理性和操守。互联网和微博在追求完全真相、丰富资讯、新鲜爆料甚至惊艳信息而吸引关注与扩散的过程中,或许收获了真相,凝聚了舆论压力,但快速地敲击键盘却也可能让人们忽略了停顿与思考,误伤或者是本应避免的伤害就在所难免。因此,在重视网络反腐的同时,必须强化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和网上舆情的调控。
一方面,要全力保护网络举报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伤害;另一方面,也要切实加大对网络谣言等不实信息、不良信息的打击和治理力度,避免混淆视听和伤及无辜,从而营造良性互动的网络舆论环境。在欢呼一个个贪官落马的同时,不仅要引导舆论关注网络反腐的数量,更要提升反腐的 “质量”,不断提升反腐倡廉的科学化水平。
网络上出现的信息的准确性难以核实,有些不实信息,经网络广泛传播后,混淆了人们的视听。缺乏规范与引导的民间网络反腐在一些怀抱各自利益的复杂人群的参与下又显得乱相丛生,如果再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借机煽风点火、谣言惑众、诬告陷害,极易形成网络暴力。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 “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给今后的反腐败斗争开出了 “药方”。毫无疑问,反腐倡廉科学化水平将直接决定中国反腐败斗争的成功与否,由此决定人心向背,决定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网络反腐,虽然揭露了一些问题,但依然是治标之计,只有奠定制度性的根基,特别是要加大官员重大事项报告,实施领导干部家庭财产申报公示制度,才是治本之策,也才能建设政治清明的广厦。提升反腐倡廉科学化水平,就要实现反腐路径模式选择科学化、反腐败行动规范化。
反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雷厉风行的行动背后还需要不断完善的舆论监督体系,既不能让腐败分子逃脱法网,也不能让好人遭受委屈与冤枉。我国应加快相关立法进程,尽快出台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专项法律法规,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事项进行规制。同时,加强公民保护个人信息的法制教育,强化全社会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制观念,进一步提高法律的权威性和震慑力。只有构筑起制度的堡垒和完善的舆论监督体系,才能形成长效和全程的反腐机制,最终“将权力关进笼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