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坚持创新驱动 建设“美丽共青”
李晓刚
2012年12月31日09:53   来源:江西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专篇论述,首次提出美丽中国这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表明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对建设生态文明、实现永续发展的坚定决心,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和境界。

  共青城位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地带。近年来,我们积极抢抓各方支持的有利机遇,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和举措,大力发展“注意力经济”和生态经济,GDP三年翻番,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三年翻两番,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超过50%,万元GDP能耗仅为0.12吨标准煤,森林覆盖率达到70%,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我们将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要求,坚持创新驱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建设“美丽共青”,努力打造“共青特色突出的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城市”。

  发展绿色经济,保持生态之美。共青城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我们将坚持把实现绿色崛起作为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健全科学的发展指标考评体系,坚决不走同业竞争的套路、低质增长的老路、牺牲环境的弯路,进一步壮大环境友好型产业,提升产业档次,壮大绿色经济实力。坚持“变招企业为招产业”,加速推进高新产业规模化,重点促进手机产业扩规增量,加快打造全国第四大手机产业集群基地;发挥“中国羽绒服装名城”和“国家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单位”的优势,加速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纺织服装产业示范基地;加快建设总面积13万平方米的科技孵化器,发挥总投资100亿元的中通金域云计算中心项目的牵动作用,加速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实现互联网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快速崛起。

  建设精品城市,彰显特色之美。坚持以高标准编制的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为引领,坚持“不求最大,但求最好”的建设理念,进一步优化布局、完善功能、提升品位,走彰显特色之美的精品城市建设路子。坚持城市建设“微创”理念和园区建设“七通不平”做法,尽可能保护好原有生态体系;提升排污处理能力,继续确保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全部达标排放,生活垃圾全部压缩集中处理;大力推进“绿道”建设和造林绿化工程,建成湿地公园,创建森林城市,力争城区绿化率达到50%;加快推进智能电网、中芬数字生态城等项目,建设智慧城市;实施共青广场等一批精品工程,加快建成共青特色突出的生态城市。

  坚持共建共享,诠释和谐之美。把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重要指示落到实处,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继续大幅度增加对改善民生的投入,加快提升人民群众关心的就学、就医、养老、住房及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坚持“贫困和环境一起治理”的理念,构建群众致富与生态保护统筹机制,对生态脆弱地区大力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努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扶持就业、支持创业,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收入,确保2015年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促进社会和谐,让人民群众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推进文化强市,弘扬人文之美。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齐头并进。依托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中心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展示馆,发展论坛和会展经济,建设中航文化产业园,打造“中国影谷”,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力争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坚持先行先试,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长效机制,大力弘扬坚韧不拔的创业文化、开拓创新的青年文化和天人合一的生态文化,扎实推进各项文化惠民工程,继续开展文明市民评选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使敢于创业、勇于创新和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内化为社会自觉,努力使共青城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成为鄱阳湖畔一颗璀璨的明珠。

  调查与思考

  ■ 李晓刚

(责编:方蕊娟、程宏毅)

相关专题
· 十八大报告解读专题
· 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