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邓小平的干部观》简介与书评
2012年12月28日11:23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为国家九五社科重大课题成果,中央党史出版社2000年5月版。

该书从工人阶级执政党先进性论述领导干部、干部队伍建设的意义和定位;从邓小平对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眼界要非常宽阔, 胸怀要非常宽阔”的要求的高度,推而扩之, 论述了邓小平的包括战略眼光、素质标准、能力结构及外在形象的干部素质观;从组织上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战略高度,论述了邓小平的干部组织管理观;从中国干部人事制度沿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应遵循的原则;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内容和现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趋势、难点和突破口,等方面探究了我们党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开创出一条路”的历程和探索,论述了邓小平的干部制度改革观。

附:陈力写的《邓小平的干部观》书评稿

在去北京组稿时, 有机会先读到了李民教授撰写的又一本学术专著----即将出版的《邓小平的干部观》。先睹为快后,不论从书科学严谨的逻辑结构、深透有力理论观点还是独到的论述和针对性强的具体内容,都使我这个多年搞党建理论的编辑有种先评为快的愿望。

李民同志曾赴农村插队;学工毕业后先后到工厂、机关工作;作过基层党团、行政工作。这难得的多种经历,充实了她的生活、社会阅历。国家设立学位制度后,她攻读了硕士、博士研究生, 成为我国第一个党建学科博士。丰富的社会阅历为李民进行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宽阔的领域, 厚实的土壤。多年的潜心严谨治学,使她打下了坚实的理论根基。她在不断加实理论基础, 扩展知识范围的同时, 热情地关注并敏锐地捕捉着我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事物 。李民撰写、出版、发表的理论著作、调查报告和论文, 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并多次获奖。干部问题是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但却少见逻辑性强,时代性强,有针对性,理论结合实际,用自己独到的见解系统地论述这个问题的理论专著。她在取得博士学位后,先后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论》和《跨世纪干部队伍建设概论》就是具有时代性,自己独到见解,逻辑性强,系统展开论述的学术著作。这两部著作荣获了领导科学和党建学科的三项全国奖。《邓小平的干部观》是国家九五社科重大课题成果,也是她最新推出的综合多门学科知识集干部专题的又一部力著。

《邓小平的干部观》是李民博士阅读了大量有关邓小平的材料, 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后,写出的著作。她认为:邓小平同志16岁离乡,远渡重洋, 赴法勤工俭学,了解了资本主义的工业化,回国后,处在被领导和领导的位置,亲身经历过右倾和“左”倾机会主义错误,感受过成功和失败,领导过战争和建设。“文化大革命”期间,邓小平同志又一次远离权力的核心圈子。这使他在艰苦,平静的劳动生活中,他对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特别是对我们党执政以来的成败得失做了冷静、清醒、深刻的反思。邓小平同志不同寻常的经历, 使他深深懂得人才的重要性, 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是否“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对一个领导者意味着什么。

李民博士在教学和科研的基础上,就是从这个领导者的角度,力求创建了本书的逻辑结构。她提炼出邓小平的主要观点,吃透其思想、理论的精神实质,联系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观点并和我们党的建设发展着的实际相结合, 把邓小平同志的思考和理论做了一个系统的归纳性的研究。这是本书的一个突出特点。没有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理论,立场、观点、方法的研究和掌握,没有对我们党的建设的历史和现状的了解和把握,是难以用这样的方法驾驭一部学术著作的。《邓小平的干部观》用这样的研究和写作方法, 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对邓小平的干部观进行了探索性的阐述。

一. 理论深: 从工人阶级执政党先进性论述领导干部、干部队伍建设的意义和定位。

作者研究,联系了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脉络和我们党的实际, 主要从各级领导干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事情成败的关键是能不能发现人才, 能不能用人才;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才能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方面,论述了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这样,结合干部队伍的现状, 将这几个方面联系起来阐述干部队伍建设的意义,既符合邓小平理论的本来含义,又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积极作用。

作者从马克思对巴黎公社的公仆谈起,探讨了邓小平同志对干部及干部队伍建设的思想,论述了干部及干部队伍建设的定位。由工人阶级政党的先进性,执政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到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党的重要性。作者由远到近,层层深入,有序展开地论述了: 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 人民的公仆,人民的勤务员;执政党的干部, 要当好人民的公仆、勤务员,就要正确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 关键在人。这里,把“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 人民的公仆,人民的勤务员”作为工人阶级政党的干部的定位;把“执政党的干部, 要当好人民的公仆、勤务员,就要正确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工人阶级执政党的干部的定位; 把“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 关键在人”作为工人阶级执政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定位,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深度和新意, 表明了作者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理论研究水平。

二. 立足点高:从“眼界要非常宽阔, 胸怀要非常宽阔”集中论述邓小平的干部素质观。

邓小平对干部、领导干部、干部队伍的要求,标准,条件等素质方面的谈话和论述非常多,也有多人、多篇文章论述,谈及。作者独具慧眼, 第一个从邓小平对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眼界要非常宽阔, 胸怀要非常宽阔”的要求的高度,推而扩之, 论述了邓小平的干部素质观。集中在: 第一, 战略眼光。提出,领导干部要有认清大局,把握大局的战略眼光:正确清醒地认识中国共产党,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路线不动摇,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第二, 素质结构。认为,干部和干部队伍的素质结构要求是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第三, 能力标准。论述领导干部的主要能力标准主要包含: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第四,外在形象。作者提出,领导干部的素质外在形象体现在: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此外,提及领导干部的素质是一个综合体。探究了素质的各个方面的相互关系。

把邓小平的干部素质观集中归结为“眼界要非常宽阔, 胸怀要非常宽阔”是一个大胆而又精彩的概括,反映了世界日趋激烈的竞争愈来愈体现在高素质决策层的趋势,新世纪对领导者素质的高标准要求,具有强烈的时代性。此章可谓作者的重点篇章。把战略眼光纳入,并放置首位,表明了立足现实, 面向未来的高起点;分别从素质结构、能力标准、外在形象几个方面综合论述干部素质,也是一个有益的积极探索。这样,更来得实际和有立体感。以“领导干部的素质是一个综合体”结束本部分, 不仅感到结构的科学合理,而且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的熟练掌握。

在论述邓小平干部素质关后,作者从组织上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战略高度,论述了邓小平的干部组织管理观。谈了邓小平同志确立的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战略指导方针;提出和实施的新老干部合作和交替的战略举措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领导班子建设是关系全局的战略问题,领导班子的素质和结构,破除陈腐观念,大力提拔培养年轻领导干部,选贤任能, 把人民公认的人才放进领导班子和领导班子的政治组织制度 。这里作者使用了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这个理论概念,并论述了对邓小平有关理论的独到见解。

三. 对策新、准: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难点论述邓小平的干部制度改革观。

作者从中国干部人事制度沿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应遵循的原则;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内容和现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趋势和突破口,等方面探究了我们党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开创出一条路”的历程和探索,论述了邓小平的干部制度改革观。这里作者力求追随邓小平的思路,在“开创出一条路”上着实下了一番苦工夫。她调动出近几年到党政部门, 企、事业单位,城、乡,国内外调研和讲学的体会和科研成果,勇敢地提出:“公开招考领导干部是进一步引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激励机制的突破口”, 并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了有力的论证。由此可见, 作者在发展着的现实中,不仅能敏锐地批扑捉到热点、难点,而且能够找到问题的结症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能够在理论和实际结合的基础上,提出正确的,切实可行的举措,对于一个理论工作者来说,着实难能可贵。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者不仅找到了“开创出一条新路,”“让优秀人才尽快脱颖而出”的突破口,而且紧贴现实, 研究了论述了邓小平关于提高现有领导干部素质的途径:进一步学习提高;让年轻干部到实践锻炼成长;加大干部交流与流动的力度;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加强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这有很现实的指导作用。

全书通篇逻辑严谨,层次清晰,相互联系,层层递进, 前后呼应,浑然一体。这是一部紧密贴近现实, 在我们正在探索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参考价值很高的著作。相信,也期望这部著作的出版能如作者所愿:促进各类人才尽快脱颍而出! 

(责编:万鹏、赵晶)

相关专题
· 李 民专栏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