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7日08:4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11月28日,重庆市2013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双选活动中小企业专场在陈家坪重庆技术展览中心举行,上午9点刚过,招聘会现场已经人头攒动。图为大学生正在了解招聘单位需求。 |
12月8日,浙江临安神龙川年俗旅游活动开场,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游客在山村农家体验劳动的快乐,享受旅游休闲的别样风情。图为一位游客正在学习当地制作豆浆的传统工艺。 |
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安泰家园小区的牛生威抱着孩子玩耍。他们一家于今年1月从棚户区平房搬迁到现在的保障房里居住。 |
今年2月,辽宁沈阳市首个“农民工读书角”落户鲁园农民工市场,为进城务工人员送来文学、技术、教育、生活等各种知识。图为几位年轻人正在“读书角”阅读烹饪图书。 |
时间的脚步永不停歇。再过几天,我们就要告别2012年。回首过去一年间,有哪些事情让你难忘?有哪些情节让你心动?有哪些记忆让你刻骨铭心?岁末之际,本报记者走进部分百姓当中,请他们回忆一下过去一年中那些闪光的片刻。
——编 者
就业,功夫不负有心人
本报记者 成 慧
有付出,就有收获。紧锣密鼓找工作的日子,虽然充满了紧张、焦虑和急躁,现在回味起来,却也弥足珍贵。
——深圳TCL公司 刘 阳
12月份,深圳这座南方城市的空气中还带着些许暖意。“今天下午在展厅给几个国外的客户做了全英文的产品讲解,晚上还要参加公司的‘新年Party’,日子过得很充实。”回首这一年,22岁的四川姑娘刘阳用“苦尽甘来”四个字做了概况。
刘阳老家泸州,2008年考入了海南大学英语专业。今年,她迎来了毕业年。“一开始找工作的时候不太上心,觉得有多半年找工作呢,总会有机会。”
“元旦过后,我正式加入求职大军,每天窝在网上看应届生招聘信息,大小公司都看,有空就投简历,但现实很残酷,很多简历投出去就‘石沉大海’了。”回忆起来,刘洋说当时真是心灰意冷,连合家团聚的春节也没过好。
2月份底,眼看着同班同学一个个都有了靠谱的“归宿”,刘阳心里着急了。3月份, TCL公司来学校招聘员工。在准备面试阶段,刘阳吸取了前期投简历不积极的教训,打有准备之仗。
笔试之后,刘阳很快接到了面试通知。她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网上找面试经验,向毕业的师兄师姐取经,并找班级同学做模拟面试……4月,终于成功把自己“签”出去了。刘阳说,“紧锣密鼓找工作的日子,虽然充满了紧张、焦虑和急躁,现在回味起来,却也弥足珍贵。”
从入职至今已经有近半年时间,性格开朗的刘阳和周围同事相处得不错。“公司非常注重对新人的培训。”刘阳说,她现在的岗位是公司展厅里的产品讲解员,几个月下来,她已能独当一面。更让她欣慰的是,大约有一半的客户是从国外过来的,她的英语专长也派上了用场。
“每个求职人的故事都不一样,但只要积极努力,功夫定不负有心人。”刘阳说。
●链接:
今年1—10月,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1123万人,不仅提前超额完成全年新增就业900万人的目标,而且新增总量为2004年以来最高水平。
旅游,山水间释放心情
本报记者 王 珂
旅行过程中,我获得更加开阔的视野,丢弃生活中负面情绪,释放心情,生活也变得幸福和轻松。
——上海某国企职工 李哲林
“要说最难忘的事,那肯定是走出国门了。”接通记者电话后,李哲林用这句话回答了记者关于“今年最难忘的事儿”的提问。
李哲林是上海一家国有企业的普通职员。在他看来,自己每天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及时、保质完成工作的同时,还能抽出时间聚会、健身;在朋友眼里,李哲林好像跟“心情低落、精神紧张”等负面情绪绝缘,脸上始终一副轻松自在的表情。
在上海这种快生活节奏、高生活压力下,李哲林还真算是“少数派”。为什么能保持如此好的心态,朋友们不止一次问过他这个问题。
“对抗压力、缓解紧张,确实还要花点功夫,而我的诀窍,就是旅游。”李哲林说,他去年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也曾因工作压力大导致各种问题。工作不熟悉,老是怕出错,精神保持高度紧张。
“能摆脱这个状况,还多亏了我们公司组织的年会。”李哲林说,今年五一,公司组织员工到贵州旅游。几天的行程,让他不得不暂时放下工作,摆脱紧张生活。
“刚到贵州的时候,我还没什么感觉。但当我在黄果树瀑布下听着哗哗的水流声、在西江梯田里看着错落有致的吊脚楼,跟大自然的亲密接触让心情彻底放松下来,心态也变得非常开阔。”李哲林说。
半年多来,他利用周末时间,先把上海的大小景点走了个遍:从南京路到淮海路,从苏州河到淀山湖,都有他的足迹。然后又到乌镇、周庄、杭州等上海周边景点转了一圈。这还不算完,今年十一长假,他第一次走出国门,到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体验了一次异域风情。
●链接:
2012年,城镇居民旅游热情高涨,乡村游、出境游、休闲游……人们出门更轻松,生活更开心。中国旅游研究院预计,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数约31.3亿人次,同比增长16.6%。
住房,安居后的日子很踏实
本报记者 潘俊强
以前一家人到处租房子住,有时候一年就得搬家两三次,老感觉“漂”着,没有家的温馨,毕竟不是自家真正的“窝”啊!现在终于买了自个儿家的房子,住着踏实!
——山东潍坊工人 吕素芹
12月21日,冬至。雪后的潍坊,寒意袭人。记者走进潍坊市潍城区颐园社区翠竹园小区,敲开了吕素芹的家门,门一开一股热气便从屋里扑面而来。吕素芹正在调饺子馅儿,“今天是冬至,咱山东兴吃饺子,一会大家留下来吃白菜肉馅儿饺子!”吕素芹高兴地说。
提起买房,吕素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能住上这60多平方米的小三居。吕素芹一家三口,丈夫已经去世,只剩下她、年老体弱的婆婆刘桂荣,还有上大学的儿子,经济困难常年吃低保。吕素芹在潍坊老刺绣厂工作,由于效益不好,每月工资也只有八九百元,照顾婆婆,供儿子读大学已然困难有加,买房子更成为一家三口的奢望。
由于经济来源有限,本打算一辈子租房住的吕素芹听同事说困难群众买房政府给补贴后,心里也萌发了买房的想法。“咱购房,建设局给补贴了6万元钱,用这些钱交上首付,就能住进来了!”吕素芹说,建设局工作人员效率真高,购房补贴审批非常快,从上交材料到补贴打入个人账户用了也就一个星期。
看房选房时,在高兴之余,吕素芹也做足了功课,充分考虑家人的情况、房子的位置、小区的治安……最后她选定了位于繁华闹市区附近的颐园社区这套一楼的小三居。她说,之所以选这套,是因为房子小购房款会少一点,卧室多,可以方便家里三代人的生活起居,更重要的是附近医院、超市、菜市场……样样俱全,办事方便。
●链接:
2012年,我国计划开工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不低于700万套,基本建成500万套以上。截至6月底,我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已开工470万套。
务工,有知识才能挣得多
本报记者 付 文
现在没有知识真不行,我准备给自己好好充下电,先考初级焊工证,以后拿到高级。争取多挣点钱然后回老家娶个媳妇儿,早点让俺爸俺妈放心。
——武汉电焊工 张建刚
自从5月初来到武汉干电焊工,来自陕西咸阳的小伙子张建刚就没回过家。最让他挂念的,是家中快60岁的老父亲。
张建刚只有24岁,但已经在外打了5年工。高中毕业时,他考上了一所不知名的本科院校,但放弃了,因为感觉“毕业后找工作那么难,上了还不如不上”。
张建刚个头不高,但是很结实,举手投足之间偶尔狡黠地微笑。
“现在也有点后悔,要是当时去上学,现在说不定能坐办公室里工作呢。”张建刚半开玩笑地说。从19岁出来打工,他已经辗转了八九个城市。头两年,他跟着比他大几岁的两个同村老乡在东莞干保安。后来,他又到过厦门、广州、杭州和上海等地。
今年5月份,张建刚跟着一个远房叔叔来到武汉。刚来的时候,由于技术不怎么熟练,差点从脚手架上摔下来。他刚开始干电焊工时,吃了不少苦,每天拿着电焊机苦练,膀子都肿了好几天,“那时挣钱又少,刚刚够吃饭”。
现在,他的技术越来越拔尖,成了队里的骨干,每个月的收入能有4000多元。他给自己留够生活费后,把钱全寄回了老家。深冬的武汉,寒意刺骨。在张建刚的居所——一间活动板房内,《电焊工操作入门与提高》等几本电焊工培训教材却整整齐齐地放在枕头边。“现在觉得自己也老大不小了,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多学些技术,争取多挣点钱然后回老家娶个媳妇儿,早点让俺爸俺妈放心。”张建刚说。
●链接:
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达到1.69亿人;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2249元,同比增长13%。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