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夏学銮:中国的独特性
夏学銮
2012年12月27日10:19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中国的独特性进行了既全面又独到、既有科学精神又有人文精神的阐述。这对于我们了解中国的独特性即国格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说起中国的独特性,人们自然会想起“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惯常说法。从学术上说,中国的独特性,就是中国区别于其它国家独一无二的品格。像个体有其人格、群体有其群格一样,国家也有其国格。本质上说,国格也是一种群格,群体动力学关于群格的学术探讨,包括定义、理论、原理等等,都适合于国格的研究。群格即参加群体的成员所能带给群体能量的总和,既包括正能量也包括负能量,是一个群体区别于其它群体独一无二的品格。国格的定义亦复如是:所有国民所能带给国家正、负能量的总和,是体现中国独特性的品格。

  中国的独特性是由中国的国民素质、群体动态、社区类型、组织架构、制度型态等纵向维度的要素所决定的。但是基础是国民素质,关键是制度型态。对中国独特性的分析还有另外一种横向维度的要素,这种横向维度分析的结果是政治生态、经济体制、意识形态、社会结构和地理环境等等。

  政治生态。政治生态包括民主政治、法治建设、央地关系、地方制度、治理模式等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要素。民主政治特别是网络民主,正在自觉不自觉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走向。央地关系由于中央掌握着转移支付权以及传统的孝忠关系,中央的权威是巩固的。但转型期的市场经济和市场法则,有使地方权威增大的趋势。因此,中国治理的要务是在中央和地方合理分权的前提下,严防地方对中央政令“有令不行”、“有令不止”。

  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过去为了强调“思想政治斗争”的话语,在当下这里不如用“文化范式”更为妥当。中国文化范式是“保守”重于“革新”、重“名教”轻“实际”、重视“过去”、轻视“现在”、漠视“未来”、重解释、轻新说。这些文化范式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影响着现代中国人的心理和行为。作为生产力要素来考量的这种文化范式,是影响中国未来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变项。需要引进新的文化特质,改造中国文化。

  社会结构。由于社会流动性的增加,中国的社会结构除了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外,又增加了新的城市二元结构,即城市原居民和城市外来农民工所形成的二元结构。城市新二元结构的出现增加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复杂性。城乡二元结构中的弱势农村,其社会地位与日俱升,政府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使其分享了许多城市的公益化服务,农村与城市愈来愈接近;而城市新二元结构中的农民工弱势群体,相对其日益增长的社会期待而言,其地位日益下降,其与城市居民的对立情绪越来越大,这种城市新二元结构是社会风险的根源。

  地理环境的独特性。中国地理环境是中国国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基础,包括地形、地貌、地理资源、地理气候等等。在科学不够发展的古代,河流提供了舟船之利,动物皮毛提供了御寒之裘。但是高山大川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影响着社会的生存与发展。甚至地理气候条件也往往影响着不同地方人的脾气秉性,如:南方温和多雨,因此南方人多性格平和;北方寒冷干燥,因此北方人多脾气豪放。

  独特性决定事物的性质,决定了事物是这个样子而不是那个样子。国格由组成国家的国民、群体、社区、组织、制度的人格、群格、区格、组格、制格的总和构成。一般来说,它们的性质影响着国格的性质;特殊而言,它们的优化组合程度决定国格的优越性程度。总和不是组成要素的机械相加,而是组成要素的化学组合。这种有机整合会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会产生一种完全不同于组成要素的新的特质。

  (作者为北京大学教授)

 

(责编:万鹏、赵晶)

相关专题
· 《人民论坛》
· 夏学銮专栏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