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

第三届党“延安论坛”专家学者云集,共同研讨党性教育

人民网记者对话专家:从延安精神中汲取营养

人民网记者  万鹏

2012年12月21日17:10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12月17日至18日,第三届党性教育“延安论坛”在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举行。开幕当日《求是》杂志社研究员黄苇町作为特邀嘉宾做客论坛,就“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准确把握党建工作和群众工作的新要求”这一主题做主题发言。论坛第二日,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陈燕楠围绕“延安时期的群众观”进行第三场论坛发言。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记者与现场嘉宾进行对话交流。

首场论坛:记者与《求是》杂志社研究员黄苇町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未来改革问题展开问答

记者:您好,黄老师,我是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们在2013年还要继续保持稳健的经济政策,那么在经济达到稳定状态下,客观上为今后改革提供的空间更大了。记者向黄苇町研究员提问,在明年的改革空间中,中央会采取哪一些措施把反腐的改革力度加大?在改革的过程中,有哪些措施可以让我们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更加亲近?谢谢。

黄苇町:大家可以看到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产生以后,首先上作风上让大家感到了最直接的转变。像过去我们中纪委发过很多文,这一次没有发那么多文,就是中央给政治局委员发了,其余就不用发了,自己都知道该怎么做了。首先中央从约束自己开始,这一点使大家感到眼睛一亮,这是一个很突出的感觉,应该说我们下一步在民生领域的投入还会继续加大。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要更加围绕怎么样能够改善民生。在这个事情上,我们下一步的改革要进一步在反腐上加大力度,因为现在很多民生投入是不是到了老百姓那里,这个确实值得研究。民生投入的力度不能完全靠上级不断的检查,我们是要靠群众自下而上地把问题反映出来,以便我们及时的进行调整,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民生落到群众的手上。中央要求保证中央的事权财权和地方的事权财政一致,因为过去是事权大财权小,有的时候有的地方政府卖地是迫不得已,无法弥补资金缺口,下一步中央在这方面在财税改革上给地方更大的财权,让他们自主的解决很多的民生问题,考虑自己的发展。这一点也会对我们今后人民生活的幸福进一步增强幸福感。

第二场论坛:记者与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陈燕楠就民生保障问题展开问答

记者:您好,我是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记者。昨天《人民日报》发出社论《坚持稳中求进》,其中提到一句话是“稳中求进、扎实开局必须加强民生保障”。今天您讲到延安时期的群众观,请问延安时期的群众观中对民生保障的关注是否对对当今社会民生问题的解决有借鉴的意义?谢谢。

陈燕楠:肯定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刚才论坛的时候有一个专家讲到一个观点,说当时的群众多是弱势群体需要我们提供帮助,我觉得这个话还不完全,因为实际上我们在陕甘宁边区治理过程中,我们对老百姓有一定的索取。当时在陕甘宁边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怎么解决老百姓负担的问题,怎么在索取过程中怎么做到合理,然后尽可能的去减少这种索取,使得老百姓获得更多的福利。

那个时候应该说我们做的是好的,陕甘宁边区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地方,在边区的这段时期里,大量的国统区难民往这边流动,因为他们认为这边的税负更低一些,他们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这是一个方面,这是在收益上。

另外在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方面,我们陕甘宁边区也有非常多的好的经验,因为时间我不能够再去做详细的解析了。比如陕甘宁边区刚刚开始的时候,文盲率、抽大烟的,还有巫神神婆等等这些低俗的社会现象是普遍存在的,经过社会治理这些方面有了大量的改善,特别是教育和卫生方面,这些都为我们当今做好民生工作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责编:万鹏、李晓明)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