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整体视野下,就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部署。在总结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经验和方法的基础上,延续了十六大以来对党组织作用的科学定位,要求全面推进各领域党组织建设,突出了农村、城市社区、非公有制和社会组织这些薄弱环节;要求健全组织体系,突出了基层组织的服务功能;要求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突出了党员质量提升、党性分析制度化和党员退出机制。
扩大党组织覆盖面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
基层党组织是为实现党的政治任务而存在、而活动的。基层党组织应当在思想政治方面实施领导,保证党的各项意图和任务在基层的落实,同时要加强对经济组织、行政组织和群众组织的领导,支持它们的工作,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
但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工作对象的流动,农村面临许多新情况新挑战,城市的社会结构与利益格局也发生深刻变化,党组织在基层如何定位、如何协调相关组织,城市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组织如何优化设置、积极发挥作用,如何在小型化、分散化的社会组织中建立组织、发挥作用,也遇到了新的情况和难题。为此,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党的基层组织的定位与作用,这就是,“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并对农村、城市社区以及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等各领域党建做出部署,指出,“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农村、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
健全组织体系建设 强化党组织的服务功能
无产阶级政党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不仅要使自己成为组织的有机整体,而且还要以组织整合的方式来整合社会,即以党的组织网络和组织领导来整合整个社会。而城乡一体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以组织形式整合社会资源进而推进城乡建设,其中通过理顺各级各类党组织的相互关系,发挥党组织整合社会资源的优势,以党建资源整合实现干部人才和其他资源的良性流动,是近年来党组织建设的成功经验之一。要巩固和发展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创造的新经验新举措,既要组织上加强党组织带头人队伍,还要进一步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以保障党组织活动的有效开展和党组织活动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因此,十八大报告要求:“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强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整合,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
同时,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也是理论研究和实践检验的总结,既与服务型政党建设的总体要求相一致,也与党组织的基本属性相匹配。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工程,必须始终着眼于党建工作总目标的实现。如何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从哪个地方着手,是一个重要课题。对此,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要“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创新党员队伍教育管理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如何创新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保持和发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课题。为此,十八大报告对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指出,要“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推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党的十七大后在全党开展的以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活动,是全体党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素质能力的一个重要载体。创先争优长效机制的提出,则从整体性、规律性和规范性方面提升了创先争优的水平,如何把创先争优作为党员的本色、成为党员的自觉行为、成为党组织活动的长效机制,无疑将进一步提升党员教育管理的整体质量和科学化水平。
二是推进党员管理的制度创新。面对党员队伍的变化,如何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尤其是对无职无岗党员、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发挥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十八大报告要求,“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等制度。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这不仅是实现党员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重要举措,也是整体提升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举措。
三是发展党员注重质量,党员能进能出,促进结构优化。十八大报告既强调“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又强调发展党员注重质量,这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提高党员质量的重要举措。党员的数量和质量,是党的先进性的标志之一,是党的力量的象征,是党员所代表群众的广泛性的说明。而党员队伍的结构合理与否,是组织力量强弱的又一重要表现。因此,发展党员既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既要体现群众基础更要体现阶级基础。(解读人:中央党校教授 李俊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