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为何说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2012年12月13日08:29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科学分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展缓慢原因的基础上指出:“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这就进一步明确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着力点。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深刻认识到转变发展方式的本质要求是加快经济体制改革。任何发展方式都是一种动力机制的塑造和利益分配体制的安排。好的体制机制,就会有好的发展方式;反过来,体制机制不顺,发展方式也很难合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制状况影响利益分配格局,利益分配格局引导人们行为,人们的行为决定发展方式的取舍。如果没有体制机制上的重大突破,就不可能有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展缓慢,究其原因,关键是相关领域改革滞后,经济体制不健全,科学发展仍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出发,深化改革的关键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改善需求结构必须依靠深化改革。我国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投资率持续上升,消费率持续下降,其中居民消费率下降更快。主要原因:一是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逐步下降。同时,由于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居民预防性储蓄倾向较强,储蓄率不断上升。二是城镇化发展机制不健全,农业转移人口的巨大需求潜力未能有效激活。三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政府主导的投资范围过宽,宏观调控与监管的有效性较差。四是资源、劳动力等要素价格没有真正反映实际成本和供求关系,助长了投资需求过快、无序膨胀。因此,要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就必须深化投资、财税、价格、行政管理以及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户籍管理等方面的改革。

第二,提升产业结构必须依靠深化改革。我国第二产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发展很快,而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2011年,我国第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46.8%、43.1%,与发展水平相当的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服务业比重明显偏低,经济增长过多依赖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拉动。主要原因,一是资源和资源性产品价格偏低,环境补偿机制缺失,助长重化工业盲目扩张;二是税制不够合理,服务业税负较重;三是监管规则不合理,阻碍民营经济进入服务业。要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就必须深化要素价格、财税体制、市场准入和监管体制等方面改革。

第三,优化要素投入结构必须依靠深化改革。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仍然具有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特征。这种粗放型增长方式与不合理的资源配置模式密切相关。究其原因:一是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不到位,现代企业制度所具有的激励、约束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资本、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市场还不完善;二是节能环保、知识产权等标准、法规和监管不健全;三是科技创新体系、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因此,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从根本上说,必须深化企业制度、科技体制、教育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改革。

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安排和利益导向。

(节选自《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一书,学习出版社、红旗出版社2012年11月出版)

(责编:张湘忆(实习)、赵晶)

相关专题
· 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