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杨金海: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历史性飞跃
2012年12月13日14:07   来源:河南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核心提示

  胡锦涛同志代表党中央所作的十八大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理论基础、精神实质、科学内涵、实践原则、总体目标以及贯彻落实的战略部署等作了深入阐述,特别是把科学发展观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标志着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已经完全成熟,也标志着我们党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发生了历史性的飞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必须进一步转变我们的发展方式,必须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发展体制,必须进一步拓宽我们的发展道路,必须加强党的领导以及党的自身建设。

  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的科学定位

  科学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做出了新的科学回答,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

  记者:科学发展观这个概念及其思想是在2003年提出的。作为进入21世纪我们党最重要的创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也经历了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也在不断升华。请您就此给读者做进一步的解读。

  杨金海:党中央多次对科学发展观这一创新理论的历史地位与指导意义作过阐述。比较重要的阐述有三次。

  第一次是在2003年10月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指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20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确立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原则。

  第二次是在2005年10月召开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进一步阐释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凝结着我们几代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心血,也反映了多年来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因此我们说,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第三次是在2007年党的十七大上。大会高度评价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将这个评价写入党章。

  这表明,我们党对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的认识在不断提升。但是,今天看来,上述认识还有一定局限性。主要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地位认识不足。比如,党的十七大党章说,“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在这里,科学发展观还没有被纳入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范畴。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上述评价,也仍然认为它是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是重大战略思想,还没有上升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的高度。

  对科学发展观的这种定位不足是有历史原因的。主要是科学发展观自身的内容和实践都还在不断的探索中,需要逐步完善。另一方面,我们在思想上的确还没有很好地梳理清楚科学发展观与其他理论、战略思想的关系,比如它与和谐社会建设理论、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思想等等之间的关系。

  经过近10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形态已经完备,并经受了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作为指导思想的作用已经十分显著,涵盖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党的建设、军队建设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完全可以包括其他理论和战略思想,完全可以作为新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标志性成果,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来定位,来表述。

  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十八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作了科学表述,即“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做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报告进一步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历史基础和实质内涵的系统阐述

  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直接继承和丰富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其最鲜明的精神实质。

  记者: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前人思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其丰富内涵也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的产物,其中包含很多新话语、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请您谈谈对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基础和实质内涵的认识。

  杨金海:首先,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指导下的所取得的实践成果。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包括其核心理念、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都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运用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则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直接继承和丰富发展。对此,报告做了全面的总结,特别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给予科学概括。这就使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渊源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有助于更加全面地学习、把握这一新理论。

  其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尽管我们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丰富经验,但面对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面对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和挑战,我们不能懈怠,不能左顾右盼,而“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丰富发展好、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其三,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的科学发展观有着更加深刻而丰富的内涵。起初,作为一种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主要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指导作用。今天,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总体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所具有的指导意义更加重大而深远,不仅要体现到经济社会建设中,还要体现到政治法律、思想文化、社会管理、军事外交、民族宗教以及党的建设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所以,报告指出,“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其四,推进科学发展,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八项基本要求”。这就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我们推进科学发展的基本原则。只有坚持这八项原则,才能使得我们的发展改革更科学、更合理、更加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优越性。其中特别突出了改革发展中的“人民主体地位”,这是对“以人为本”核心理念的具体化。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在保证发展效率的前提下,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我们的改革发展才具有科学性,才能沿着正确方向和目标前进。

  其五,推进科学发展,需要着眼于“五位一体”建设和“三大历史任务”总目标。所谓“五位一体”建设就是五大建设,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这是科学发展的总体布局。要把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要求、方法、原则等贯彻到这五大建设中。不仅在经济领域要注重公平正义,在政治、文化、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建设等领域也都要更加注重公平正义。只有这样,科学发展观才能由理论变为现实。所谓“三大历史任务”就是,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又可概括为总任务,即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中,包括到建党100年把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建国100年建成现代化国家目标。只有着眼于改革发展的总任务和总目标,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部署才能具体化。

  贯彻落实做出全面部署

  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必须进一步转变我们的发展方式。

  记者:十八大报告还就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出全面部署,包括科学判断国内外形势,做好五大建设的战略性规划等,为我们推动各条战线工作的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如何才能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

  杨金海:其一,要推进科学发展,必须保持清醒头脑。既要充分认识我们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所面临的发展机遇,又要充分认识我们所面临任务的艰巨性以及国内外形势的复杂性。经过30多年的探索,我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和制度,并取得举世瞩目的现代化建设成就。我们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国内外各种风险和挑战仍十分严峻。因此,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准确判断形势,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扎实工作。这样,我们才能逐步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

  其二,推进科学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但是,国内外实践都证明,“乱发展无道理”。科学发展观就是在总结国内外的发展经验基础上提出来的。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就要学会区分什么是科学发展,什么是非科学发展,并努力坚持科学发展,反对非科学发展。具体说来,要使我们的发展观念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变:一是破除“以物为本”(尤其是破除以GDP为本)、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二是破除“片面发展”(尤其是破除把发展仅仅理解为经济发展)、树立“全面发展”的理念;三是破除“不协调发展”、树立“协调发展”的理念;四是破除“不可持续发展”、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仅要注意“破”,还要注重“立”,要努力学习关于科学发展的新话语、新概念,确立新思想、新风尚。通过大力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使我们对科学发展的认识达到一种新境界。

  其三,推进科学发展,必须进一步转变我们的发展方式。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发展理念,最重要的是转变发展方式。从根本上讲,我们的发展方式要实现从以物为本的发展向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转变。在经济发展方面,要进一步实现四个方面的重大变化:一是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二是从资源消耗型向科技创新型转变;三是从依靠第二产业向三种产业协同拉动转变;四是从依靠投资、出口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在政治建设方面,要发展更加广泛的人民民主,改进党和政府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步伐,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在文化建设方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转变文化发展方式,建设文化强国。社会建设方面,要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根本目的,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等问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其四,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发展体制,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在经济上,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完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使得市场调节这只“有形之手”和政府调控这只“无形之手”更好地发挥作用,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在政治上,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在文化上,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在社会方面,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在生态文明方面,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通过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保证我国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其五,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进一步拓宽我们的发展道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近十年来我们的发展道路逐步拓展,由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的建设拓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的建设。十八大又进一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其中,形成“五位一体”的发展布局,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内涵。具体来讲,还要在许多方面创新发展模式。比如,要进一步推动我国传统的城乡二元体制向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转变。又如,要推动经济增长格局从生产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又如,要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使我国逐步实现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这种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转变,都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必将引发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革命性变革,深刻改变中国人民生存理念、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其六,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加强党的领导以及党的自身建设。历史已经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的独立自由和繁荣富强。在未来科学发展的征途中,我们党仍然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同时,要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责编:秦华、赵晶)

相关专题
· 杨金海专栏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