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理论期刊>>《人民论坛》>>每期精选

老年人口比例占10%就是老年型社会吗?当前我国人口结构处于什么阶段?

科学认识人口老龄化问题

王 俊

2012年12月13日08:2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呈现许多新特点,面临一些新挑战。积极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科学认识和把握人口老龄化问题,能为进一步完善人口政策和养老保障制度、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等提供科学依据。

国际上常用的测算方式及其局限性

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分布逐渐向老年人口集中的过程,是生育率下降和老年人口死亡率下降的结果。目前,老年人口的比例和单一指标测算是国际上常用的测算人口老龄化的指标和标准,但这两种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老年人口的比例标准。1956年,联合国提出65岁以上人口超过7%就可以定义为老年型国家;1982年,又提出在发展中国家60岁以上人口超过10%,即可定义为老年型国家。联合国没有给出该标准的理论依据,同时该标准缺乏劳动年龄人口和少儿人口信息,因而很难完整表达老龄化的特征。有国外学者认为,老年人应该定义为剩余期望寿命等于或小于15年的人,目前欧洲60岁的人剩余存活寿命相当于1800年43岁的人剩余存活寿命,而43岁的人在1800年仍被看作中年人,因而60岁的人现在也应算作中年人。

单一指标测算标准。人口学中有许多测算老龄化的单一指标,如老年抚养比、老龄指数、年龄中位数和平均年龄等。但有专家指出,用单一指标描述老龄化特征,容易丢失许多信息,同时这些指标缺乏质变和量变的界限标准。

可以用影子人口作为参照系

在经济学研究中,人们常用影子价格,即以数学形式表达的、反映社会资源获得最佳使用的一种虚拟价格来评价资源配置是否有效。在分析人口老龄化问题时,也可以用影子人口来分析人口老龄化现象及其特征。

从理论上说,在人口结构变动的任何一个时间点都存在一个虚拟的瞬间静止人口,这个瞬间静止人口与实际人口的总规模、出生性别比和生育率分布等参数相同,但它们在人口结构和总和生育率(一国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平均的生育子女数)上呈现不同情况:瞬间静止人口的总人口、人口结构、总和生育率不变,出生人数等于死亡人数。这个瞬间静止人口,可以将其定义为“影子人口”。每一个时间点的影子人口都没有老龄化和年轻化现象,是一个“非”老龄化的人口,不存在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因而它的各种指标可以被看作实际人口的动态均衡指标。影子人口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评价人口结构的参照系,是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目标。

以人口主要组成部分及其经济社会属性为重要指标

人口老龄化不仅涉及老年人口比例,也涉及劳动年龄人口和少儿人口比例。这就意味着在研究人口老龄化问题时,不能仅仅以老年人口比例为标准,而且应考察人口主要组成部分及其经济社会属性。

对于期望寿命为90岁的任意静止人口而言,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少儿人口(0—14岁)、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和老年人口(超过60岁)。从中可以看出,劳动年龄人口占了45个年龄组,即占到总年龄组一半。当期望寿命小于90岁的时候,劳动年龄人口所占的年龄组和总人口比例更大。事实上,当期望寿命达到90岁的时候,实际劳动年龄人口所占的年龄组和总人口比例远远大于50%。

从人口组成部分的经济社会属性看,劳动年龄人口是社会生产的主体,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都是被抚养人口。因此,以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为主要分类指标,参考老年人口比例和少儿人口比例,可以将实际人口分成四种类型:年轻型、成年型、老年型、静止型。当实际人口的劳动年龄人口比例高于影子人口的劳动年龄人口比例时,实际人口处于成年型阶段;当实际人口的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低于影子人口的劳动年龄人口比例时,实际人口处于非成年型阶段。在非成年型阶段里,当实际人口的少儿人口比例低于影子人口的少儿人口比例时,实际人口处于年轻型阶段;当实际人口的老年人口比例高于影子人口的老年人口比例时,实际人口处于老年型阶段。当实际人口和影子人口指标重合时,实际人口处于静止型阶段。 

生育水平在人口结构阶段转变中的作用

根据人口转变理论,人口发展从高生育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到低生育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过程,是人口年龄结构围绕影子人口结构波动、依次经历静止型—年轻型—成年型—老年型—静止型阶段的过程,也是人口从均衡到不均衡再到均衡的过程。根据稳定人口理论,当期望寿命变化趋于稳定且生育率长期稳定在更替水平时,不管起始人口结构如何,实际人口结构都能稳定趋于影子人口结构。在这种状态下,社会劳动生产率最高,人口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最小。但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起始人口结构惯性不同,人口总量和结构也将经历不同阶段,呈现不同波动形式。

人口结构趋于影子人口结构的顺序是:首先,少儿人口比例趋于影子人口对应标准;其次,劳动年龄人口趋于影子人口对应标准;最后,老年人口趋于影子人口对应标准。因此,以影子人口中少儿人口比例为标准进行相机决策,保证少儿人口比例首先趋于影子人口标准,是人口结构趋于影子人口结构的最快途径和波动性最小的模式:即当实际人口的少儿人口比例高于影子人口对应标准时,降低生育率;低于影子人口对应标准时,提高生育率。当然,考虑到生育政策的稳定性和家庭结构的合理性,生育率稳定在更替水平是比较理想的模式。

人口年龄结构阶段转变模式对我国应对老龄化的启示

应用影子人口标准比较分析显示(退休年龄为60岁):从上世纪80年代上半期起,我国人口进入成年型阶段,这一阶段将持续到2045年。从2010年开始,老年人口比例加速上升,在本世纪30年代上半期超过均衡标准,到2050年上升到33.9%,高于均衡标准7.34个百分点;少儿人口比例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下降,到2050年将降低到13.5%,低于均衡标准5个百分点。模拟显示:在2045年前,我国人口结构仍处于劳动力供给充足的成年型阶段;2045年后,我国人口结构将进入老年型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老年人口比例过高和少儿人口比例过低,这会加剧老年保障体系的压力,对社会保障总供给提出新的挑战。因此,当前我国虽然没有进入严格意义上的老年型社会,但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已经日益突出。我们应根据这一形势,增强战略思维和决策举措的前瞻性,进一步完善人口政策和养老保障制度,进一步加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发展的力度。

(作者单位: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责编:万鹏、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