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引起国人的高度关注。殊不知,他早年的文学创作中,曾经遇到过一位恩人的指点和鼓励。他,就是著名作家孙犁(1913―2002)。孙犁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作家,还是优秀的编辑家。对于他而言,读书是人生必不可少的功课。即便在功成名就的晚年,他也孜孜不倦地阅读,并且做了大量读书笔记。这些文章汇集成册,名为《耕堂读书记》。
孙犁被誉为文学界“白洋淀派”创始人,代表作《荷花淀》、《芦花荡》、《度春荒》,整整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他一直在共产党领导下从事文学创作,其文笔清新淳朴,备受文坛瞩目。解放后他长期在报社做文学副刊编辑。改革开放以后,他迎来文学创作的第二春,创作了很多篇幅短小的随笔杂感,其中就包括《耕堂读书记》中的诸多文章。上世纪 80年代开始,孙犁的文学情趣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他痴迷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对古典文学倍感兴趣。
孙犁认为,中国本土作家,文学思想和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之中。从民族文化中吸取写作营养,是任何一位作家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晚年的孙犁,安安静静地坐在自己的书房里,认真研读中国文化典籍,这对于他而言,是一种莫大的享受。孙犁深知:少年时家境贫寒,没有机会接受系统的古典文学教育,晚年时必须尽快弥补,年轻时的小说创作,得益于文学天赋和才气,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
孙犁读《聊斋志异》、《红楼梦》、《庄子》、《太平广记》、《史记》、《二十四史》等古籍,倾注了自己大量的思考。尽管这些典籍有的在他年轻时就读过多次,但是人到晚年,再次阅读时,认识的角度和深度完全发生了变化。不论是经史子集,还是文人笔记、故事传奇,他都读得津津有味。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古典文学作品中,他首推的就是蒲松龄的小说《聊斋志异》。他认为,那些神鬼故事虽然都是虚构的,但是每一个故事所反映出来的思想内涵,却都触及生活现实,蒲松龄是借狐仙之口,讲述现实社会中的苦难。
现代作家群中,孙犁对鲁迅先生充满敬仰,尊奉鲁迅为师。也许是爱屋及乌,他购买图书也参照《鲁迅日记》中介绍到的书籍广泛搜求。他甚至以鲁迅对书的喜好,作为自己读书、买书、藏书的标准。比如一部《金石索》,孙犁开始并不怎么喜欢,其原因是鲁迅在日记里没有提及,后来发现鲁迅在文章中偶尔提及此书,于是他又产生阅读的愿望。孙犁并非盲目崇拜鲁迅,而是放低姿态,虚心地向伟大的作家学习。这种虔诚的读书精神,实在是难能可贵。
孙犁读书虽广,也颇有讲究。他说:“今天文章,文集多矣,余择善而从。亦有三不读。”他说的三不读,一是言不实者不读,二是常有理者不读,三是吹捧文章不读。《耕堂读书记》一书中,深深地表露出孙犁对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热爱。比如他在读了《庄子》之后,认为庄子的思想也是现实主义的,尽管《庄子》是道家思想的经典,道家讲究的是“空”和“虚”。孙犁认为,《庄子》的想象力虽丰富,可那一飞九万里的大鸟,在生活中是有原型的。在孙犁眼中,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手法不是对真实生活的简单描摹,而是通过真实生活本身,表达作家对一个时代深邃的精神反思。
对于作家的读书生活,他主张“多读一些历史书,不要总读文学书”。同时,他还建议读书要根据个人的情况而定,不能强求一律。“青年读书,是想有所作为,是为人生的,是顺时代潮流而动的。老年读书,则有点像经过长途跋涉之后,身心都有些疲劳,想停下桨橹,靠在河边柳岸,凉爽凉爽,休息一下了。”就他自己而言,“淡泊晚年,无竞无争。抱残守阙,以安以宁。唯对于书,不能忘情。我之于书,爱护备至:污者净之,折者平之,阅前沐手,阅后安置,温公惜书。不过如斯。勿作书蠹,勿作书痴,勿拘泥之,勿尽信之。天道多变,有阴有晴。登山涉水,遇雨遇风,物有聚散,时损时增。不以为累,是高水平。”他所言及的“四勿”,是指不做蛀书虫,不做书呆子,不为书本所束缚,不尽迷信书本。“一高”则是指要坚持不懈地读书求知,不论风云变幻,不论顺境逆境,要心怀不乱,始终如一地读书。这其实也是孙犁的一种超然境界。
读书人多数都爱惜书,孙犁也不例外。对于新买的书,他总是先用旧报纸包好书皮,这样读起来心里才踏实。晚年时,他的这个习惯也不曾改变。他读书从不忍心在书页书眉上胡涂乱画,或者做各种标记,以免把书弄污弄脏。尽管他也深知,书是为人服务的,这样未免有舍本逐末的感觉,也影响读书的效果,但他就是“积习难改”。对于所藏之书,他也总要“装扮”一下,如果线装书书页散了,他就亲自动手缝好。如果书套破了,他用旧蓝布打上无数个补丁。
孙犁晚年有一个喜好,就是爱逛旧书摊,因为书摊上的书便宜,一不小心还可以捡到“宝贝”。只要看到有文化价值的古书,不论多少钱,他都要买下。虽然在生活中他极尽简朴,可对于买书之慷慨,实在令人唏嘘不已。当然,孙犁也有“小气”的一面。他从不允许别人乱翻乱动藏书,即便是自己的儿女也不例外。对于心爱之书,他从不愿借与他人,一是怕有借无还,或者将书遗失;二是担心不知爱惜,把书弄折弄脏。以致在同事、朋友中间,曾广为流传一个说法:到孙犁那里去,千万莫提借书的事!一册册好书,工工整整地摆放在书架上,如同一位位智者站在眼前。与书为友、与书为伴,在孙犁看来这是人生最幸福的事情。
在众声喧哗的今天,读书能让人的内心变得安静,精神得到慰藉,理想更加高远。孙犁老人虽然已经驾鹤仙去,但是他醉心读书的姿态,为所有读书人树立起精神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