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南方日报评论员
2012年12月06日10:37   来源:南方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党把握时代特点和形势发展变化、积极回应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应该走什么道路?坚持什么方向?坚持什么方针?坚持什么原则?推动什么样的发展?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十八大报告都一一给出了明确定位。这就是,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当代中国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着新的奋斗目标迈进,文化的作用更加广泛而深刻。从国际看,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许多国家特别是主要大国都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在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的背景下,谁占据了文化发展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与此同时,我们已经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毫无疑问符合我国实际,符合党和国家发展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不可少的五项新要求之一,并对“显著增强”提出了三个方面总体要求: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二是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三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这三个方面的总体要求,表明我们党对提高文化软实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具体,归根到底就是对文化软实力越来越重视。按照十八大报告的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首先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其次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第三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第四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当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当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当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就意味着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因此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责编:赵晶、朱书缘)

相关专题
· 十八大报告解读专题
· 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