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树立文化自信 力建文化强国
中共秭归县委党校  宋琼
2012年12月05日10:33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是中国共产党把握时代特点、积极回应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有力回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用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文化引领是复兴之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本质是中华文化的复兴。在大国崛起的奋斗征程中,文化引领作为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撑,成了民族复兴道路上卓显实效的举措。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与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经济大国,但是我们更要接过文明古国的接力棒,做当今世界的文化大国、力争文化强国。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建设不仅能有效提高公民的整体素质,而且能充分保障公民的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的基本文化需求,凝聚人心,激励和整合社会力量不断投入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来。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符合我国实际,符合党和国家发展要求,也必将成为凝聚各方力量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有效之举。

文化自信是兴国之魂。文化自信,就是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带来的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撑。可以说文化自信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亦是当代中国的精神旗帜,也是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的精神纽带,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新形势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就要牢牢把握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依托,培养高度的民族文化自信,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蓬勃发展。

文化融通是强国之源。提升文化软实力,就要加强文化交流和融通,内塑文化品质,外强文化品牌。对内,就要凝心聚力,深化本民族的认同感,把中华传统文化和当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效融通,提炼出最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文化,真正达到古今认同,今昔合璧。对外,就要加强中华民族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文化的影响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文化向外传播,提升经济大国在世界的文化影响力,掌握一定的领袖话语权。

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走出,加强文化融通,有利于增强文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走出去,不仅能够拓展对外文化交流的渠道、形式和层次,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促进文化相互借鉴,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共同维护文化多样性,而且有利于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方法,增强国际话语权,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基本国情、价值观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了解和认识,展现中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形象。走出去就是和西方文化正面地交流、对话、碰撞,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影响力和话语权。这需要在表现形式和内容上进行创新,要努力争取用西方人容易接受的表现方式,让他们就能够从易于接受的形式和内容中感受到中国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在内容上,我们不能当文化的啃老族,要从文明古国带给我们的光环中走出来,讲今天新的创造、新的辉煌,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有机融合。

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的决定性时刻,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和文化发展得新趋势,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我们有理由坚信这种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必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形象指日可待。

(责编:秦华、赵晶)

相关专题
· 十八大报告解读专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