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经济转型: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解码机制
刘志彪
2012年12月04日10:57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十八大报告中关于要打胜全面深化改革和转变发展方式这场硬仗的表述,简要说就是要加快中国经济转型。中国经济转型的基本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要加快推进经济运行体制和机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形成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机制;二是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向集约的转型,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理论、道路、制度”三个自信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将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作为自己下一发展阶段的坚定不移的执政目标。这一方面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和代表性,另一方面实现这一目标也与经济转型的速度和程度紧密相关。解码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机制,不难发现,经济转型是达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必要前提和主要途径。

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总量和收入目标为例。我国从最初追求GDP,到十七大提出追求人均GDP,再到这次提出“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2020年也要比2010年翻一番,既反映了普通民众的现实的迫切要求,也反映了经济发展从追求速度向追求速度和质量的协调的转型。实现GDP翻一番这一目标需要每年平均增长7.2%,明显低于之前十年平均10%的增长率,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验和潜力看是完全可行的。但是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却要以GDP中人均收入比重的不断提升为前提,否则在人口有增长的前提下,GDP翻一番,人均收入不可能翻一番。这就提出了在人口增长的前提下,向“发展速度要效益、向集约化发展要效益”的发展方式转变问题,提出了通过加快体制改革促进效率提升的问题。

发展虽然仍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但可持续、均衡、协调的发展却一定要以经济转型为基础;未来我国虽然仍处于发展的黄金期,但是却必须冷静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为了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经济转型的五个基本内容:1、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是转变转型的关键机制;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经济转型的新的动力;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这是经济转型的重点工作;4、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经济转型的主攻方向;5、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这是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我的学习体会是,十八大所确定的经济转型发展的这五个方面的政策取向,与之前的经济政策取向相比较,主要有这么几个值得关注的新动向:

一是明确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过去讲到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往往谈到产权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现在明确了改革在“不能走老路和邪路”的前提下,最主要的是要明确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定位和功能。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道路和制度的重要的体现。

二是明确提出了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为中国发展提供新的动力。这就要通过构建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

三是明确提出了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及推进城镇化。这是对“结构调整”一词所包含的工作内容所作的最精准的概括。在值得期待的推进城镇化方面,国家提出要把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提到重要议事日程,这是解决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发展的核心问题,当然也会有一定的阻力和难度。

四是明确提出了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尤其引人瞩目的是,提出了改革征地制度的设想,这就是“原则上要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征地制度因为涉及各个相关主体的利益,一直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难点。主要是因为没有很好地让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得到相应比例的利益。解决这个问题将大大地推进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并相应减少社会矛盾。

五是明确提出了要适应全球化新形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创新开放模式。当前,单一的、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全球化模式已经充分暴露我国发展方式的不适应,急需要把这种开放模式转化为以扩大内需为基点的经济全球化模式,使经济发展进入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发展轨道。

(作者为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党委书记)

(责编:张湘忆(实习)、赵晶)

相关专题
· 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