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记者 张 红
嘉 宾:李曙光(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秘书长)
庄国土(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南洋研究院院长)
滕 达(加拿大中国工商联合会会长)
十八大报告中号召全体中华儿女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侨界专家与海外侨领对此有何感受?本报记者专访了部分专家学者和侨界人士。
向民族复兴迈出坚实一步
问:在您的心目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味着什么?您如何描绘那个画面?
李曙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味着成为世界上真正的强国、大国。中华民族不仅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还积极创造和维护世界和平。那个画面应该是每个人的尊严得到尊重,享有充分的自由;应该是老有所养、幼有所扶、病有所医;应该到处都是森林,都有鸟鸣,有碧蓝的天空,有清新的空气,是一个人人和谐的大同社会。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庄国土:中华民族不但包括本土56个民族,还包括由本土移居海外的认同中华文化的海外同胞及其后裔。18世纪以前,中华民族一直居于世界各民族发达程度的前列。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在高度专制政体统治和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掠夺下,陷入衰退。如今,中华民族正迎来复兴:经济、政治、文化的发达程度,民生幸福指数,可持续发展程度均居于世界各民族前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复兴两个阶段的第一阶段目标,为第二阶段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滕达: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曾历经繁荣盛世,也饱受乱世坎坷。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华民族就踏上了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漫漫征程。民族伟大复兴要吸纳其他民族的优秀成果,将中华文明发扬光大。十八大报告提出确保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意味着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主权领土完整。
侨胞是“软实力”的鲜活表达
问: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您认为华侨华人该如何助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李曙光:中华文明是一种内生的文明,有广大的包容性和吸收性,具有独特的文化气场,因而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绝。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的文化张力突出地体现在我们5000多万海外侨胞身上。所谓的“聚集侨心汇集侨智”,我理解为聚汇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5000多万海外侨胞群体的存在就是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在世界上的鲜活表达和现实载体。他们生活在外国人当中,可以直接践行和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和包容性。
庄国土:华侨华人在坚守中华价值观时,也善于学习和应用西方科学知识及各种先进理念,他们体现了价值兼容和善于学习、与时俱进的中华文化特质。在当代西方世界乃至中国大陆受困于“现代病”,尤其是过度推崇“物质消费”、“个人价值”、“金融炒作”、“霸权意识”时,华侨华人传承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日益体现出其吸引力。他们是在国际上传播中华文化的主力。
滕达:传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5000多万海外侨胞的义务和责任。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促进海外中文传媒与国内媒体的互动合作,用双语将中国的优良传统及现代中国展现给世界。二是不断增强华裔参政议政意识,扩大华人在政界的话语权。三是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如设立孔子学院、成立精武班等,让中华文化扬名海外。
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
问:无论是革命战争时期,还是改革开放阶段,侨资侨智对祖(籍)国的贡献都是不可替代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您认为华侨华人应该发挥什么作用?
李曙光:世界正进入“地球村”时代,未来主导世界经济转型的是IT、金融、新能源、生物制药四大产业。海外侨胞中有一批精英,在上述领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甚至在世界上具有领先地位,更重要的是他们心系祖(籍)国。不论是把他们吸引回国,还是他们留在原居住国,他们都能直接为祖(籍)国做出贡献。另外,在法律、经济、财会以及公共管理等领域,我们也有一批高端的海外人才。他们可以全面地参加到中国的经济转型和民族复兴中来,担当称职的领导者和服务者。
庄国土: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海外华资与中国合作,成为中国外资的主要来源。侨资企业担当起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力和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手之一,今后将继续引领中国经济的国际化和竞争力。海外高达300万的华侨华人专业人才,如能与之有效合作,将是中国人才立国战略得以迅速实施的捷径。此外,华侨华人是公共外交的主力,是海外最重要的友好力量,是中国对外关系发展的动力之一。
滕达:海外侨胞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中国处于经济转型期,全方位提高竞争实力是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在引进海外先进的生态环保发展之道等方面,侨胞可以发挥很大作用。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以国际视野发展自身;帮助把海外企业引进来,以汲取其先进成果,在这些方面,侨胞可以发挥更大更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