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历史使命
2012年11月26日16:09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中国改革开放新征程,把中国的文化建设纳入开放的全球化历史视野,融入滚滚前行的世界历史潮流之中。中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发展也进入一个全新时期,面临全新境遇,迎来全新要求,承载全新使命。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又赋予了中国文化理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使命。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这一时期彻底结束了长期以来形成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路线,逐步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方针。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要求必须适应快速发展生产力的新任务,大力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各方面的改革。同时,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也要求我们必须善于吸收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积极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管理经验等,实行对外开放。改革开放是这一时期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最重要的主题。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面临全球化的新境遇。随着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世界主题,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国际间的交流日益便捷频繁紧密,合作日益普遍广泛深刻,世界一体化的历史进程日益成为各国社会发展的共同背景。在这样的世界历史条件下,中国要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更加迫切需要积极实行对外开放。因为,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不但需要积极推进传统的产业革命,不断提高工业化的规模和水平,而且也要追赶世界新技术革命,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拿来主义”的态度学习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社会管理经验以及雄厚的资金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仅是教育战线的战略方针和发展方向,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的根本视野,它又主要体现为面向世界的全球化视野。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迎来了建设高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要求。基于人们受教育水平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以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繁荣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在坚持以经济为中心,积极服务于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和普及国民教育,切实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进入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日益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使命。一方面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自身看,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中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另一方面从世界历史发展新变化看,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日益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内容和重要力量。这不仅要求中国必须大力推动文化发展繁荣,切实增强中国人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文化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且也要求中国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过程中,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充分发挥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作用。

原载于《光明日报》2012年10月9日

(责编:赵晶、秦华)

相关专题
· 胡长栓专栏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