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议题七:让文化灵魂驱动中国——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认为,十八大报告给我们的强烈信号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工作,包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与凝练,并不会因此次会议的召开而划句号,而要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不断往前推进。
我们拿什么样的精神纽带把一个快速发展的大国的人民联系在一起呢
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群体因产业的分工而日益分化,人们的利益也越来越多元化。由于全球化进程的加深,来自五洲四海的不同文化和思潮同时并置在我们面前,人们所处环境和利益视角的差异使各自的思想意识也越来越多样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拿什么样的精神纽带把一个快速发展的大国的人民联系在一起呢?这是我们必须回答的。
胡锦涛同志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他重申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毕竟,一个有共识、有共同价值认同的社会,才是一个真正的命运共同体。为了通过价值教育形成共识,构筑精神家园和命运共同体,我们就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报告初步明确了一系列我们倡导的价值观
报告还初步明确了一系列我们倡导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的不同功能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仍然需要在今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和凝练过程中历史和理论地加以澄清。
作为一个有56个民族和13亿之众的国家,在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必须有可以唤起价值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共同理想和精神家园。胡锦涛特别指出,我们应该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这个表述看,我们可以认为,报告倡导的价值观是基于社会的最大公约数,而且提出来的时候也是分了层次的。这显然考虑了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各个不同视角,广泛吸收了关于核心价值观研究的不同意见,最大可能地包容了关于核心价值观表述的不同观点。譬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一直被当作我们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目标,即建设一个人民富裕、国家强大、政治民主、社会文明、生活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显然是从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价值追求,即建设一个基于法治的人人平等地享有自由权利的公平正义的社会;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则属于公民道德或人民生活价值观。如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精髓,那么前两个层次的价值观或价值理念,更能够体现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制度的价值取向,而作为道德和生活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则属于调节人民社会交往关系的规范,它们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构成部分,或者说是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道德价值规范的体现。
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一步提炼和表述仍然持开放的态度
一是报告提出了倡导的三个系列的价值观,但并没有表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的命题,我个人认为前两个层次属于国家和社会层面的价值,其中可以进一步提炼出更加精炼且抓住本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是强调“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里既是通过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民群众的价值认同,也是可以深入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内涵、时代内涵和民族内涵,还可以理解为需要进一步凝练和提出更加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的简洁明快的核心价值观的表述。
历史地看,欧美也没有任何文件明确地规定哪些价值观是他们的所谓核心价值观,但在历史上发生了重要作用的文献阐述的某些价值观在历史中相互砥砺,其中被人们精炼地反复重复,就成为西方人挂在嘴上的“核心价值观”。譬如,美国的《独立宣言》就提到了“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等命题,后人逐渐凝练为所谓“民主、自由、人权”的核心价值观。但是,在这些价值提出时不仅没有明确规定这些就是核心价值观,而且当时的美国民主仍然是很初步、很片面的,美国最初的政治与其说是民主的,不如说是寡头的。同样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展开的,即使近些年来已经得到发展,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仍然是长期的国情。因此,不是我们提出了社会主义的理想价值目标,就表明我们已经实现了这些价值要求,或者我们一提出就能够使这些价值得到了普遍的实现,而是正因为在某些方面、在有些地方还没有完全实现这些价值,作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中国,更需要为我们的社会发展进程提出一种引导性、规范性的价值取向。三个方面12个价值24个字,仍然不容易铭记。但是,我坚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过程中,我们一定会逐渐提炼出简洁明快、脍炙人口且旗帜鲜明地表述了社会主义价值立场的核心价值观来。
价值观的培育必须伴随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其内涵和澄清其取向
从其本质而言,文化不应该是名词,而是动词;文化不是僵死的完成品,而是永恒的创造过程。凡属于形态僵硬且固化了的文化形式往往就失去了活力,也就从生活中的文化变成某种仅仅在博物馆里陈列的东西。文化是活生生的创造活动和创造过程本身。作为文化精髓的价值观是文化发展的内在力量或精神驱动力,因而价值观本身不仅是随着文化的变迁而变迁的,它也是文化变迁的关键要素。中国共产党之所以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目的就在于构建一种与中华传统文化相衔接、与世界优秀文化良性互动且代表人类文明前进方向的当代中国文化,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这种文化的灵魂和精髓。
胡锦涛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就特别需要自由、平等、民主的价值观,激发人们的文化创造力和想象力;也需要法治与和谐的价值观,这样才能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作者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专家解读十八大报告——总体概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社会建设:
文化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