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开启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这就对水利事业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
首先,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切实加强水资源管理,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强化水资源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资源基础功能。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既不可或缺又无以替代。水利不仅关系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不仅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决条件。人类由水而生、依水而居、因水而兴。离开了水资源,不仅人类社会难以为继,任何生命都无法延续,所谓生态文明也就无从谈起。人多地少水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山东更为突出,不仅降水量少,而且时空分布极为不均,属于典型的生态气候型、社会承载型、经济发展型缺水并存的地区。全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322立方米,亩均263立方米,分别相当于全国平均量的1/6和1/7,年用水缺口约40亿立方米,已成为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
长期以来,为破解水瓶颈制约,全省各地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举、保护开发并重,在大规模开展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着力强化水资源管理,在全国率先制定实施了《山东省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全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以占全国1%的水资源,灌溉了全国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8%的粮食,养育了全国7%的人口,支撑了全国10%的经济总量。尤其是在去年经历秋冬春三季连旱、支撑经济两位数增长、保障全省粮食总产“九连增”的情况下,用水总量不增反减,地下水位不降反升。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经济总量及用水需求的持续增长,我省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必将更加突出,如果不采取更大力度的措施,水资源短缺局面仍难从根本上扭转。建设生态山东,支撑和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围绕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目标,高度自觉地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在基本建立起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严守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以此形成“倒逼机制”,通过严控用水总量,促进用水方式和发展方式转变,引导生产力空间布局、经济结构、发展方式以及生活方式与水资源禀赋条件、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为生态山东建设和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水资源基础。
以水生态系统平衡完整为着眼点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加快构建现代水网,形成完整的水生态系统,发挥水工程对生态文明的生物载体功能。
水是整个生命系统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生物多样性的物质载体,也是生态环境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受特殊地理位置、水资源禀赋条件和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我省水资源短缺、水灾害威胁、水生态退化三大水问题并存。由于地下水连续多年过度开采,局部已出现地下漏斗、湿地萎缩、河道断流、海水入侵、地面沉降等一系列水生态退化、恶化现象。为统筹解决三大水问题,有效避免水生态危机、水生态灾难,我省在全国率先编制了省市县三级水网规划,并在着力加快南水北调、胶东调水骨干工程建设的同时,投资建设了一批跨流域、跨区域水资源调配工程,初步构建起兼具防洪、供水、生态复合功能的现代水网工程体系框架。但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极端天气事件日趋增多,防御水灾害、改善水生态的任务越来越繁重。为保障防洪、供水、生态三个安全,在建设生态山东过程中,必须进一步加快现代水网建设步伐,尤其要遵循水循环的自然规律、着眼于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完整,突出水网生态功能,配套建设相应规模的生态湿地型蓄滞洪区,使其与蜿蜒性、连续性、断面多样性相统一的生态河道及清洁型、经济型、安全型和旅游型相结合的生态小流域,共同组成生物链完整的生态水系。
以促进人水和谐为理念指导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牢固树立人本理念,建设优美的水生态环境,彰显水景观对促进人水和谐的特有文化功能。
水生态文明是人水相依、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的文明形态,其实质是人水和谐。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按照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统筹兼顾的发展理念,改变就防洪说防洪、就供水说供水、就生态说生态的传统思维模式,坚持人本理念,着眼人水和谐,实行统筹治水,在规划建设水工程的过程中着力提升艺术品位,强化文化功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仅使其成为防洪工程、供水工程,还要成为生态工程、文化工程,在大兴水利的实践中,为全省人民营造亲水休闲、陶冶情操、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美丽家园。
综上所述,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生态系统完整、水生态环境优美为主要内容的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资源基础、重要载体和显著标志,对于强化生态之基、促进人水和谐、实施强省战略、实现科学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建设生态文明,水利必须先行!
为充分发挥水利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引领性的功能作用,我省在总结创建水利风景区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全国第一个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省级标准,旨在通过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以城带乡,城乡一体,推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进程。该标准的发布实施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水利部将依此制定国家标准,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活动。
根据十八大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我们要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抓住水利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把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作为建设现代水利示范省的切入点、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基础,以强化水系生态功能为重点,转变治水理念,理清治水思路,立足各地实际,对照评价标准,制定切实措施,推动全省迅速掀起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潮,并真正使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的过程,成为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过程,成为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谱写全省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的过程。
(作者系山东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