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赵振华:着力促进“四化”同步发展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 赵振华
2012年11月25日09:42   来源:经济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编者按:统筹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四化同步”,指明了我国未来新的经济增长格局,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赵振华围绕本期主讲话题,对如何实现“四化”同步发展进行了多方面的阐述。

  ①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信息革命浪潮在全球范围内方兴未艾,我国只有牢牢把握这一战略机遇,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才能实现赶上并超过发达国家。

  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完成工业化,并进入信息化阶段。我国工业化还没有完成,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而信息化又扑面而来。究竟如何处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显然不能走发达国家工业化完成之后再搞信息化的老路,如果这样就会错失信息革命所带来的机遇,不仅不能赶上发达国家,甚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因为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科技进步速度越来越快,甚至可以用一日千里来形容。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没有抓住前几次产业革命的机遇,以信息革命为标志的产业革命为我国提供了一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牢牢地抓住而不可丧失这一机遇。同时,我们也不能跨越工业化阶段孤立地搞信息化,因为信息化离不开工业化,可以说没有工业化就没有信息化,信息产品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工业产品,或者说要通过工业品来传递信息。例如,计算机是信息产品,同时又是通过工业生产线生产的。我国面临工业化和信息化双重任务,唯一可行的选择就是工业化与信息化并举,通过工业化促进信息化,通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一是要加快推动和鼓励信息技术创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研制和运用世界上最先进信息技术。二是要加快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信息技术技术可以运用在生产经营过程的方方面面,通过技术改造可以让传统产业焕发青春和新的活力。三是要在新兴产业中实现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一体化。四是要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和千家万户同步运用工业和信息技术。不仅要把信息技术渗透到工业,同时也要渗透到农业、服务业,推进农业和服务业现代化。

  ② 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

  工业化就是工业代替农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的过程,是绝大多数国家或地区必经的历史阶段。发达国家在完成工业化之后,虽然有的国家工业产值比重和劳动力比重已经低于第三产业,但并不意味着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不重要了。恰恰相反,工业依然是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主导产业。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提出要实现再工业化,就充分反映了这些国家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工业的重视。除了少数国家依靠第三产业之外,绝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有着发达的工业,即使有的国家把生产环节转向国外,但仍然掌握着相关领域的核心技术,具备核心竞争力。

  城镇化就是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逐步提高、农村人口逐步降低的过程,或者说是市民代替农民的过程。城镇化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的结果。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城镇化率已经超过80%甚至90%。我国工业化总体上还处于中期阶段,城镇化率刚刚超过50%,因此需要继续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

  工业化和城镇化不能孤立发展,而需要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一方面,要通过工业化推动城镇化。没有工业支撑的城镇化容易导致产业空心化。从世界各国城镇化发展规律来看,除了少数大城市可以通过打造政治中心、金融中心和少数小城镇通过旅游带动之外,绝大多数都需要现代工业的支撑。工业是一个地区特别是城市的“脊梁”。城镇化不是通过简单地建造几栋楼房,修几条马路,把农民从平房搬到楼房,而需要有产业特别是工业的支撑。另一方面,要通过城镇化带动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人口集聚的过程,它可以为工业化提供便利的生产要素交易市场,减少交易成本,可以提供庞大的工业品市场,可以为工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等。

  就工业化推动城镇化而言,一是需要对工业进行合理布局。工业的发展固然可以吸纳农村劳动力,但是工业化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够推动城镇化。过去一个时期,有的地区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呈现出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现象,工业过度分散,虽然人口脱离了农业劳动,但并没有相应地推进城镇化。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对工业进行合理布局,实现工业企业的相对集中,一个行之有效的措施就是推进工业项目进园区,让更多劳动力在一个地区进行聚集。工业产业和劳动力的相对聚集,自然要产生物流、商贸、住宿、餐饮、娱乐、教育、文化等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从而推动城镇化发展。二是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让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真正地享受城市文明。三是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也就是说在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工业的同时运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型的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工业,避免走传统的在发展工业的同时污染环境的老路;发展与现代工业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保险、信息等服务业,实现工业与服务业的协调发展。

  就城镇化带动工业化而言,一是要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工业化过程是一个资本等生产要素集聚的过程,要发挥生产要素的综合效益,就需要对城市的功能按照历史、人文、地理、气候、居民生活等进行合理规划,实现更多工业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既需要提供配套齐全的基础设施,打造良好的投资硬环境,也需要打造诚实、守信、投资者利益得到切实保护的良好人文政策环境。二是要打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包括适宜人居的自然环境、方便快捷的交通服务、均衡优质的教育文化资源等。因为工业化过程也是一个劳动力集聚的过程,在劳动力资源日益成为稀缺资源的条件下,劳动力成为工业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需要提供上述条件,吸引足够的劳动力以满足工业化的需要。三是要造就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包括企业家在内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无论是发展工业还是发展服务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企业家以及各类人才,因此,需要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培养、吸引、造就更多的企业家和各类人才。

  ③ 推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城镇化促进农业现代化,一是可以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满足城市自身发展需要的同时,少量的农民可以耕种更多的土地,为实现规模经济创造了条件,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民生活和就业有了新的出路。二是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城镇化让农民也享受到来自城市的文明,改变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三是为农产品提供广阔市场,同时也提出了更多数量和品质要求。因此,只有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才能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需求。农业现代化同样可以促进城镇化,因为农业现代化就是用现代科学和管理技术武装农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伴随着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广泛使用,可以从农业领域节约大量劳动力进入第二、第三产业,弥补城市劳动力的不足,促进城镇化发展。

  未来我国推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需要推动二者相互协调,良性互动。一是要科学规划,实现城乡发展在空间布局、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教育和文化等一体化,为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造就和培育更多高素质劳动力和各级各类人才。二是要深化改革,完善生产要素市场,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格局。三是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不是简单地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化学产品的过程,更多的是要实现农业生态文明,让更多城市居民在享受更多高质量农产品的同时,可以到农村享受现代农业和农村文明。

  总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每一个方面都与其他几个方面不可分割,孤立推进,需要也必需“四化”同步推进才能充分发挥合力作用,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

(责编:赵晶、秦华)

相关专题
· 十八大报告解读专题
· 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