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勇
2012年11月23日08:0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这些话,都说到人民的心坎去了。”在新一届政治局常委媒体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平实的讲话中,提出了更好的教育、更满意的收入、更优美的环境等十个“百姓期盼”,赢得了普遍赞许。一个从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出发的执政党,以其对人民责任的自觉,再一次打动了世界。
回首过去十年,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这些看似宏大的词汇,对老百姓来说意味着生活的点滴变化:从“种田不交税、上学不交费”到“看病能报销,养老有‘农保’”,从保障房的钥匙到农家书屋的书本。即便以挑剔目光打量中国的外国学者也不得不承认,数亿中国人过上了他们父辈做梦都想不到的生活。正是从亮点纷呈的民生答卷中,人们真切感受到一个执政党“让人民幸福”的历史责任。
这种责任,自我们党成立之初就写在了旗帜上,在中国革命还是“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的时候就已提到议事日程,在当代中国风雨激荡的社会变革中日益彰显,在建成“全面小康”的未来征程中,更显沉重。
在喝彩声此起彼伏的辉煌时刻,我们党倍加清醒,自豪而不自满。坦陈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直言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正视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执政党的问题视野,与人民的期盼相互交融。
“政之所要,在乎民心”。当采访十八大的小记者们提出“怎么让我们吃得安心”、“买房花光爸妈积蓄怎么办”等令大人们坐立不安的问题,人们从十八大报告中看到了“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等论述,更听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的回应。问与答之间,激荡着党心与民意的共鸣,也向世界发出了肩负责任的“中国声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肩负起对人民的责任,需要爱民的情怀。孔繁森曾经说过,“爱的最高境界就是爱人民”。对领导干部来说,只有心怀万家忧乐、挂念安危冷暖,真心实意地想为百姓做点事,才会到田间炕头倾听人民呼声,才会去稠人广众中体验民间疾苦,从而凝聚智慧与力量,创造人世间的一切幸福。
肩负起对人民的责任,更需要为民的担当。“为官避事平生耻”,今天的共产党人,面对多元利益主体、复杂利益格局,面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难关险隘,格外需要克服患得患失、畏首畏尾的消极心态,格外需要鼓起敢于负责的勇气、攻坚克难的决心,以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破解民生难题,把“收入倍增”体现为人们越来越鼓的钱包,把“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化为不同出身年轻人平等竞技的舞台,把“美丽中国”变成天朗气清的生活空间,把一项项庄严承诺写在中国大地上。
100多年前,八国联军中的一个德国军官在日记里写道:“做19世纪的中国人太悲惨了。”21世纪的今天,“共享做中国人的尊严和荣耀”已经成为震撼世界的宣言。从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一个民族命运的改变,更能深刻理解一个执政党植根人民、造福人民的奋斗历程。面向未来,肩负沉沉担子的执政者们,正以“夙夜在公,勤勉工作”的实干,开启全新的幸福里程……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