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中国道路的科学发展之维
孙 力
2012年11月20日08:2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自2003年胡锦涛同志提出科学发展观迄今,已经是第十个年头了。毫无疑问,科学发展观的确立,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和变革,使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科学发展观是进入新世纪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认识当代中国的发展,必须懂得科学发展观。中国的发展不仅仅是现代化进程,更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进程、马克思主义追求的“人的解放”的进程,是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对应的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是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伟大成就。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中,走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国特色之路以后,又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走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新路。邓小平实际上是这条“中国道路”的最早提出者。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简单地承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是以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理论创新有机地融合其中。

  从社会主义运动的角度来看,科学发展观拓展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又一个十年,牢牢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和道路,有力地回击了虚妄的“中国崩溃论”、“中国西化论”、“历史终结论”。科学发展观正确地应对了不同于以往的新挑战,使摆脱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经受了历史性的考验。以其理论贡献,科学发展观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以其制度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基本形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由此,中国道路牢牢地奠基在理论创新和制度完善的强大支撑上。正是有历史性的考验和成就,国际社会才逐步认识和肯定了中国独特的发展道路,承认这既区别于传统社会主义,也不是“中国特色资本主义”。

  从人类现代化的进程来看,科学发展观正在引领中国成功地跨越被认为是最为艰难的现代化阶段。当代社会发展表明,人类现代化的进程是充满动荡、风险乃至陷阱的过程。科学发展观恰恰是针对这一现代化进程中的特殊阶段提出来的。在科学分析“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社会发展态势的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创新发展。辨析社会面临的矛盾和时代孕育的挑战,可以更深切地理解为什么科学发展观具有“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样的精神实质。

  在现代化的征程中,中国面对了发展中国家要面对的几乎所有巨大困难,但没有陷入它们通常难以避免的陷阱;中国借鉴了所有——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在内的当代人类文明的宝贵成果,但并没有走上西方的发展道路;中国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予以了深刻的变革,但没有丝毫失却社会主义的追求和价值理念!无法用任何西方的、外在的理论来阐释中国的道路,只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引领当今中国前行的道路。

  这就是中国道路的科学发展之维。

  (作者系南京政治学院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责编:朱书缘、赵晶)

相关专题
· 人民日报理论版
· 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