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实现科学发展
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王雪雁
2012年11月20日14:37   来源:吉林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这一重要论述为我国今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指明了方向。我国只有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才能真正实现科学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破除体制障碍

  制约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性原因究竟是什么?十八大报告指出,深化改革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就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入新世纪后又进一步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十几年过去了,经济发展方式至今没有根本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究竟难在哪里?难在体制机制。支撑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有一系列体制机制,如在现行的财税体制下,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不匹配,逼迫地方政府不得不进行大力度投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否则就难以增加税收;还有当下的政府考核体制,虽增加了民生指标和资源环境指标,但总体上仍具有明显的GDP导向,经济增长快的地方总能获得较多的发展机会;我国目前的资源型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还不够合理,还难以真实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和环境代价,那些高消耗的企业仍能承受较低的资源成本,传统经济增长方式还有存活的空间。可见,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根源在于原有的体制机制,没有体制机制的根本性改变就难以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向:质量效益至上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到底转向哪里?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质量和效益上来。这为转变发展方式指明了方向,即经济增长要摒弃“速度至上”思想,树立“质量和效益优先”观念。

  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保持了30多年的持续快速增长,GDP年均增长超过9%,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增长奇迹,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纵观过去10年,中国经济也保持了年均增长10.2%的高水平,而同期全球经济增长率也不过是3.3%左右。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更多表现为增长层面上的变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并不高。虽然快速增长提升了GDP,但无法创造高利润;虽然吸收了大量的就业人口,但无法大幅度提高劳动者的收入,高速增长带来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因此,只有把我国发展扎扎实实转到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才能筑牢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动力:实施创新驱动

  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即要使创新成为经济转型的新引擎,实现经济发展从廉价劳动力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被看成是“增长之谜”,引起国内外极大关注和研究。大量的研究表明,推动中国高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生产要素的投入,得益于廉价劳动力的投入,尤其是资本要素的大量投入。中国是一种投入型增长模式。据统计,2001至2010年,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54%左右,在个别年份(2009年)甚至达到95.2%。可见,我国过去的发展过度依靠“人口红利”、“土地红利”等要素驱动。我国依靠“人口红利”和“土地红利”等要素驱动虽然成功跨越了低收入国家的“贫困陷阱”,但却无法构筑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竞争优势地位,因为我们虽然生产了大量产品,但无法创造品牌,大量的企业处在产业链的低端。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必须要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靠改革创造的“制度红利”和创新带来的“技术红利”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使中国经济走上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

(责编:朱书缘、赵晶)

相关专题
· 十八大报告解读专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