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向阳
2017年06月29日09:53 来源:大众日报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在回答这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站在马克思主义的广阔视野,紧密结合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在回答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过程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大大深化了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本质要求的认识,围绕管党治党的深层次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新性的理论观点,深刻洞察新的发展阶段基本特征,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
无论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是科学发展观,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都作过科学回答,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提出了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提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等。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历史发展逻辑结合起来,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大大深化了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本质要求的认识,使我们在新的历史阶段能够更加清晰地把握“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新丰富。2014年6月30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16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明确提出这一论断,他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的事情要办好首先中国共产党的事情要办好。”之后,2014年9月5日,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2014年9月21日,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都重申了这一论断。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也明确提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一系列论述表明,没有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千条万条特征,归根结底集中体现为党的领导这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出来的,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基本要求,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没有中国共产党,就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这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新发展。2014年5月4日,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没有精神文明的不断提高,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多个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首先,体现了社会主义在国家问题上的本质要求,就是要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这是盎然向上的国家,是文明程度极高的国家;其次,体现了在社会建设问题上的本质要求,就是建设一个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让人民群众能够在法治的基础上不断实现自由公正的创造、平等正义的发展;再次,体现了在公民建设问题上的本质要求,就是培育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不断增强广大公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可以说,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不是完整的社会主义社会,更不是我们追求的社会主义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享发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是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2012年12月29—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阜平考察时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共享发展的理念,指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共建共享发展与共同富裕是一致的,这是一个完整的环节:只有共建共享的制度,才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共建共享共富,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只有在人民群众掌握自己命运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新论断。2014年10月20日,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所作的关于中央政治局工作的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就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而这三者本质上都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们要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我们要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法治问题上的理论成果;我们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建设就面临新的要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进行了探索,提出了“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等重要论断。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我们党的自身建设面临着一系列更加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新挑战,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更为严峻,对党治国理政的考验之大前所未有。习近平总书记紧紧围绕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层次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新性的理论观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秉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2015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表示:“在中央政治局的位置上工作,必须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并为这种理想信念矢志不渝奋斗,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不动摇或背离理想信念。”这也是对每一个党员干部的要求。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最宏伟的事业,是人类最伟大的梦想,也是人类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坚定不移地为共产主义的实现而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必须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2015年10月29日,在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党章中的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如果有了自己的私利,那就什么事情都能干出来。党内不能存在形形色色的政治利益集团,也不能存在党内同党外相互勾结、权钱交易的政治利益集团。”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维护、发展人民利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首先,从2013 年6月到2014年10月,自上而下分两批深入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其次,在2015年和2016年,我们党又先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活动;再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制度建设,从基层制度上确保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落实;最后,采取实际举措不断改善民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靠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政党,必须严明党的纪律,必须讲政治,把党纪挺在前面。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是严明政治纪律。严明政治纪律要从遵守和维护党章入手。党章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章程,也是总规矩,党员必须把党章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对照党章找差距。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最核心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严格按照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精神要求自己,善于讲原则、守原则、用原则。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必须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既不能妄议中央,更不能背离中央。2017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历史经验表明,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严肃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讲政治,是我们党补钙壮骨、强身健体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党培养自我革命勇气、增强自我净化能力、提高排毒杀菌政治免疫力的根本途径。”讲政治是我们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利器,是把我们党真正建成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重要的要求之一。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发展问题是我们党一直关注的重大问题,邓小平理论提出“发展就是硬道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提出“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主要体现为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收入差距较大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有新的发展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要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构成的“五位一体”总布局,要求我们不断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30多次论及“五位一体”,从多个方面阐述了包含的内容。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既指明了发展的主要内容,又指出了发展的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实现科学发展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要协调推进。首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其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蕴含着科学发展的辩证法。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月5 日指出:“全党同志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点,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挥历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清醒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和不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必须要有新的发展理念,以新理念带动新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对新的发展阶段基本特征的深刻洞察,体现了对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发展方向的科学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创新发展意味着:是创造性继承与发展,是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持续创新,是累积性创新,是节约社会资源的创新;是能够不断拓展空间的创新。五中全会提出了五大创新空间:拓展区域发展空间,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拓展网络经济空间,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协调发展意味着: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在协调发展中可以拓宽的发展空间有: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可以带来巨大消费机会,从而扩大内需;以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为经济建设注入强大动力。绿色发展意味着:使生产绿色化,在所有产业中都要实施绿色化战略,降低能耗、水耗和其他资源消耗;生活绿色化,不断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使个人和家庭在生活中注意养成节约的意识和习惯;环境绿色化,做好绿化工作,使绿化不仅美观,而且能够美化人心;制度绿色化,就是降低行政成本和制度成本。开放发展意味着:壮大装备制造等新的出口主导产业,发展服务贸易;进一步拓宽思路,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共享发展意味着: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必将根本改变中国发展方式,使中国的发展不仅有一定速度,而且有较高的质量。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发展部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