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堅決打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戰”

唐洲雁 林瑜勝

2020年11月30日08:26    來源:《紅旗文稿》2020/22

原標題:堅決打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戰”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與使命﹔決勝全面小康,將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民亦勞止,汔可小康”的憧憬變為現實,是我們黨踐行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時至今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收官之年”,但國際形勢錯綜復雜,國內疫情將息未息,各種風險無處不在。我們一定要堅定決戰必勝的信念,咬定青山不放鬆﹔防范各種風險挑戰,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善始善終、善作善成,打贏“脫貧攻堅戰”﹔補短板強弱項,確保建成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全面小康社會。

堅定決戰必勝的信念,咬定青山不放鬆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庄嚴承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個時跨本世紀頭20年的奮斗歷程到了需要一鼓作氣向終點線沖刺的歷史時刻”。決勝就是沖鋒號,就是總動員。我們必須鼓起“勇於擔當、敢闖敢拼、苦干實干”的精氣神,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緊迫感,聚焦“硬任務”,啃下“硬骨頭”,堅決打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戰”。

關鍵之年突發疫情,致使我國供給側、產業鏈、供應鏈嚴重受損,需求側投資和消費大幅下滑,疊加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單邊主義上升、保護主義抬頭,世界經濟低迷、全球市場萎縮,各種不確定、不穩定性因素明顯增加,各種風險挑戰日益增多。時間緊、任務重,困難多、挑戰大,沒有堅定的信心,很容易方寸大亂。此時此刻,信仰、信念、信心至關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小到一個人、一個集體,大到一個政黨、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隻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會愈挫愈奮、愈戰愈勇。盡管國際國內各種復雜因素疊加,但經濟全球化的歷史潮流沒有變﹔我國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判斷沒有變﹔我國經濟潛力足、韌性強、回旋空間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點沒有變﹔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變。二季度生產總值迅速由負轉正、三季度全面向好,就是最好的証明,既展現了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也為中國信心提供了最好注腳。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完成非凡之事,要有非凡之精神和行動。在這個特定的歷史關頭,我們既要審時度勢、辨清方向,又要氣定神閑、滿懷信心,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當前,尤其要看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利優勢,看到疫情防控彰顯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看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取得決定性成就的條件優勢,穩住心神、找准方向,堅定決戰必勝的信念,咬定青山不放鬆。特別是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培育新優勢、把握新變化,變壓力為動力、化危機為契機,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如期實現。

防范各種風險挑戰,做好“六穩”“六保”工作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遭遇“加試題”,困難比預計更多、任務比預期更重。越是這個時候,越要目標不變、靶心不散﹔越要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堅持底線思維,保持戰略定力,防范各種風險挑戰。

預判風險是防范風險的前提,把握風險走向是謀求戰略主動的關鍵。實現全面小康,也要增強風險意識,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特別是在當前國際國內各種復雜矛盾疊加的大背景下,我們凡事都要從最壞處著眼、向最好處努力,打有准備之仗、打有把握之仗,牢牢掌握主動權。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各種風險我們都要防控,但重點要防控那些可能遲滯或中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的全局性風險,這是我一直強調底線思維的根本含義。”

堅持底線思維,防范各種風險挑戰,當務之急是要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為了應對中美貿易摩擦加劇帶來的外部環境變化,我們黨審時度勢提出要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的“六穩”工作要求,保持了我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為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的嚴重沖擊,我們黨又提出“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的“六保”任務要求,為我國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確保了經濟運行態勢持續穩中向好。

“六穩”“六保”是我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和堅持底線思維的一種決策創新,體現了我們黨善於攻堅克難、應對和化解各種風險挑戰的寶貴品格。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隻有穩住經濟基本盤,兜住民生底線,才能全面恢復正常經濟社會秩序,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隻有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堅決落實“六保”任務,勇於創新、精准施策,善始善終跑好“最后一公裡”,“全面小康”才能真正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善始善終、善作善成,打贏“脫貧攻堅戰”

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是能否實現全面小康的重點和關鍵。我們必須立足實干苦干,集中力量打贏這場沒有退路和彈性的“攻堅戰”。最近,習近平總書記對脫貧攻堅工作再次作出重要指示,提出脫貧攻堅現在到了最后階段,務必保持攻堅態勢,善始善終,善作善成,不獲全勝決不收兵。事實確是如此,目前雖然全國尚未脫貧的人口總量已經不大,但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是最難啃的硬骨頭、最難攻的強堡壘。必須一如既往,實字當頭、以干為先,苦中作戰、實踐先行,才能達到最終目的。

脫貧攻堅任務能否高質量完成,關鍵在干部隊伍作風。隨著越來越多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縣摘帽,難免有部分基層鬆勁懈怠、少數干部精力分散,以及數字脫貧、虛假脫貧等現象。為此,必須加強扶貧領域作風建設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不搞花拳繡腿、不搞繁文縟節、不做表面文章﹔必須出實策、鼓實勁、辦實事,繼續聚焦深度貧困地區,落實脫貧攻堅方案,對標“兩不愁三保障”,瞄准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箭不虛發、狠抓落實。

新冠肺炎疫情不僅加大了脫貧攻堅任務的完成難度,也增加了鞏固脫貧成果的難度,存在返貧風險和致貧風險的群眾可能會進一步增加。對此一定要認真排查,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保持脫貧攻堅政策總體穩定,多措並舉鞏固脫貧成果。”貧困群眾既是脫貧攻堅的對象,更是脫貧致富的主體。不僅要使他們盡快擺脫貧困,更要激發他們的內生動力,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

脫貧是攻堅戰,更是持久戰,必須以馳而不息的奮進姿態,久久為功。要嚴格執行貧困退出標准和程序,不踩“急剎車”,留好過渡期﹔要促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推動消滅絕對貧困向消滅相對貧困過渡。隻要我們堅持務實的態度,發揮踏實的作風,干出扎實的業績,就一定能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

補齊短板促“全面”,確保實現更高水平的小康

全面小康,重在“全面”,缺了哪一個方面都不行。因此補短板、強弱項是“收官戰”的題中應有之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強調的不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難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講的是發展水平,“全面”講的是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首先,全面小康覆蓋的領域要全面,是“五位一體”整體推進、“五大建設”全面進步,不能長的很長、短的很短,也不能強的很強、弱的很弱。其次,全面小康覆蓋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體人民的小康,“一個都不能少”。再次,全面小康覆蓋的區域也要全面,是城鄉區域、東中西部共同發展的小康。

現在臨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圓滿收官,時間緊,任務重,必須抓緊補短板、強弱項,建成真正高質量、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會。首先,要補齊公共衛生短板。在這次應對疫情中,暴露出我國在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等方面存在的明顯短板,要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加強應對處置重大突發事件能力。其次,要補齊生態環境短板。生態文明建設關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色和成色。要進一步鞏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精准發力、科學施治、依法推動,扎實推進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有力、有序、有效推進污染防治各項任務的完成。再次,要補齊民生短板。民生是最大的政治,要多措並舉保障基本民生,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確保困難群眾“兩不愁三保障”。

“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2020年,我們將見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目標的勝利完成,這是國家大事,更是人生幸事。在最后的沖刺階段,我們一定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堅決克服麻痺思想、厭戰情緒、僥幸心理、鬆勁心態,堅決打贏“收官戰”,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作者:山東師范大學研究員﹔山東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責編:吳兆飛、萬鵬)
相關專題
· 《紅旗文稿》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