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以哲學思維引導中國科技開拓創新

馮鵬志

2020年09月30日07:58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以哲學思維引導中國科技開拓創新

【光明論壇】

近日,中國科學院正式成立哲學研究所,引發了科技界包括哲學社會科學界的廣泛關注。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既展現了中國科學界創新開拓的時代姿態,也從一個側面折射出當代中國追求更加自主自信地掌握自身科技命脈和發展命運的深度思考。

今年是恩格斯誕辰200周年。早在140多年前,恩格斯就深刻指出:“一個民族想要站上科學的各個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今天,在基礎科學研究醞釀著重大科學革命的“奇點”時刻,在“卡脖子”技術正構成中國道路之特殊困境的焦點時期,重溫恩格斯的名言,有特殊現實意義,更有深層民族意涵。它深刻地提示著我們:作為“時代精神的精華”和“文明的活的靈魂”,哲學思維特別是高水平的哲學智慧,不僅從認識上決定著我們把握科學技術之本質規定的反思能力,而且從實踐上決定著我們引導和推動國家科技創新的方略水平,並在更深遠的價值追求上決定著21世紀科技發展的精神深度。就此來看,把哲學思維與科技發展和創新驅動自覺而系統地關聯起來,堅持以哲學思維引導中國科學的開拓創新,既是當代中國科學發展需要高度關注的戰略焦點,也是中國道路成功崛起需要堅持的重大問題意識。

首先,注重在完善科學觀的高度上把握科學技術的本質規定。從歷史的角度看,在經過漫長艱難的發展過程后,科學已經從自然哲學的母體中分化出來並不斷自我分化,成長為人類把握世界的一種基本方式和最重要事業。然而,正如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指出的那樣:“科學是內在的統一體,它被分解為單獨的部門不是由於事物的本質,而是由於人類認識能力的局限性,實際上存在著物理到化學,通過生物學、人類學到社會科學的連續鏈條。”這表明,哪怕是在科學獨立和分化的歷史進程表現得最明顯的近現代科學時期,身處科學研究最前沿的頂尖科學家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也始終保持著對科學與人類其他精神事業包括哲學等具有內在關聯的堅定信念。這同時也表明,能否超越近代以來在人類自然觀和科學觀上層積起來的對於科學本質的某種簡單化、工具化理解,在更高的哲學思維層面上回歸對科學之本質規定的辯証把握,應當成為中國科學實現創新開拓的新的出發點和制高點。

其次,注重在體現總體性思維的高度上厘定科技創新的國家方略。在科技創新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制高點背景下,以哲學思維來觀照科學技術的發展趨勢與特征,當然要在國家戰略層面來系統地思考和厘定總體方略。自鄧小平同志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重大命題,到習近平同志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重大理念,中國的科技創新實踐在不斷深化的科技觀和創新觀引導下,已經成長為我們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支撐和整個社會生產生活方式變革進步的強大引領。但從總體上看,我國科技創新基礎還不牢、自主創新特別是原創力還不強、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格局,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改變,由此也激發了全民族深重的憂患意識乃至科技焦慮。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面向未來,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要求我們必須充分調動哲學思維所具有的總體性、前瞻性、引領性功能,在國家方略層面上為我國科技發展實現自主創新與激蕩世界的統一提供堅定引領和總體支撐。

最后,努力在深化文明思維的高度上開掘人類科技發展的精神深度。進入21世紀以來,能源危機、環境污染、核戰爭威脅、氣候變暖等全球性問題以及人工智能、大數據和基因工程等領域出現的一系列具有重大倫理挑戰性事件,無不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及其廣泛應用密切相關。這既深刻地喚起人們對科技發展二重性的世紀憂慮,也強有力地激發著人們變革傳統科學技術與社會關系理解的現實動力。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視野中,文明的辯証法是哲學的生命線,也是推動科學技術更好地服務於人類永續發展的重要思維方式。而在文明的視野中,當代科技發展選擇什麼樣的價值取向、各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科技創新戰略、每個人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方式,不僅是當代最顯要的現實課題,也是最深層的哲學命題。而這,實際上就呼喚著中國科學界連接哲學與科學、溝通科技與人文的新開拓新實踐,需要站上文明思維的制高點,努力為人類發展奠定並展現更合理、更深邃、更可持續的科技進步圖景。

(作者:馮鵬志,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部主任、教授)

(責編:吳兆飛、萬鵬)
相關專題
· 重要評論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