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紀念抗戰勝利的現實意義

彭玉龍

2020年09月03日09:5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紀念抗戰勝利的現實意義

2019年7月7日,位於南京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活動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82周年。新華社記者 春鵬/攝(資料圖片)

8月25日的上海四行倉庫西牆,如今這裡也是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向公眾展示的重要組成部分。近日,在四行倉庫保衛戰原址上設立的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成為熱門參觀點。新華社記者 任瓏/攝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是中華民族永遠的歷史豐碑,是海內外中華兒女永恆的集體記憶。用鮮血和生命凝成的偉大抗戰精神,是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動力源泉。

2014年9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全面、准確揭示了抗戰精神的深刻內涵:“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壯闊進程中,形成了偉大的抗戰精神,中國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偉大的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永遠是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強大精神動力。”

喚起民族奮然覺醒

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和靈魂。古往今來,任何一個有作為的民族,都以自己的獨特精神著稱於世。中國自古就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傳統,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維系著華夏大地上各個民族的團結統一,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祖國發展繁榮而不懈奮斗。

然而,隨著鴉片戰爭的炮聲,近代中國遭受列強不斷的侵略、欺凌,一次次的戰敗求和、割地賠款,使有著五千年文明的中國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屈辱,中華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受到沉重打擊,人們的國家認同和民族意識日益淡漠,東方雄獅沉睡於漫漫長夜。對此,梁啟超發出了“兵魂消盡國魂空”的悲嘆,並呼吁“今日所最要者,乃制造中國魂是也。”

日本帝國主義處心積慮吞並中國,中華民族到了亡國滅種的危急關頭。日本軍國主義的野蠻入侵,帶給中國人的不只是深重的災難,更是一種精神上的強擊。生存還是毀滅,獨立還是亡國,這是對一個民族精神和意志力最為嚴峻的考驗。

中華民族豈能接受這樣的命運!日本發動的旨在滅亡中國的侵略戰爭,使所有愛國的中國人無不引發了亡國滅種的憂患,也使所有愛國的中國人無不產生了誓死衛國的責任感,中華民族猶如一頭睡獅,被完全震醒,“誓死不當亡國奴”,為民族而戰、為國家而戰,成為響徹華夏大地的最強音。

在民族危亡面前,中國共產黨高舉團結抗戰的大旗,從民族大義出發,倡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共御外侮。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超越民族、階級、黨派,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空前團結。在抗日戰爭血與火的洗禮中,中華民族“發揚抗戰的民氣”,“抗日則生,不抗日則死,抗日救國,已成為每個同胞的神聖天職。”

“四萬萬人齊蹈厲,同心同德一戎衣。”廣大中華兒女,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不顧一切艱難困苦,積極投身到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民族精神的升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比以往任何時代都表現得更廣泛、更強烈、更持久。抗日成為中國人民的共同信念,埋藏在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愛國情懷重新涌動激蕩,民族自尊、自信、自強的意識和信念空前高漲。

為了祖國,“中國軍隊在民族公敵面前,互相忘記了舊怨,而變為互相援助的親密戰友,這是中國絕不會亡國的基礎。”為了祖國,“母親叫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場”﹔一位四川父親給出川抗日的兒子送上“死”字旗:“我不願你在我近前盡孝,隻願你在民族分上盡忠”。為了祖國,兒童捐出零花錢、老人獻上養老金,就連乞丐也拿出自己微薄的所有。為了祖國,海外僑胞積極捐款捐物,成為中國戰時經濟的有力支撐﹔華僑青年紛紛回國參軍參戰,南僑機工戰斗在滇緬公路上,華僑飛行員血洒祖國長空。1939年5月18日,東南亞歸國華僑機工白雪姣給父母留下的告別書中說:“這次去,純為效勞祖國而去的,雖然我是社會上一個不值得注意的虫,雖然是在救國建國的大事業中,我的力量簡直是夠不上‘滄海一粟’,可是集天下的水滴而匯成大海。我希望我能在救亡的洪流中,竭我一滴之微力。”

一度麻木沉睡、幾乎丟失了的中國魂,終於在為日寇瘋狂侵略所激起的抗日戰爭中蘇醒了,歸來了!誠如毛澤東所說,抗日戰爭促進中國人民的覺悟和團結的程度,是近百年來中國人民的一切偉大的斗爭沒有一次比得上的。正是經歷了這場血與火的洗禮,中華民族才真正實現了民族自覺,以全新的面貌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促進民族空前凝聚

鴉片戰爭以后,中國幾代人前仆后繼地抗擊外敵入侵,但始終擺脫不了屢戰屢敗的命運。其中,落后的經濟力和軍事力固然限制了中國御侮能力的發揮,但根本的原因是缺乏先進階級與政黨的領導,政治組織力薄弱,始終不能集中全民族的力量與外敵抗爭。正如毛澤東所說,“日本敢於欺負我們,主要的原因在於中國民眾的無組織狀態。”

面對民族存亡續絕的危機,抗日救國越來越成為社會各界團結起來的思想共識,成為中華兒女凝聚起來的精神旗幟。八路軍總司令朱德說:“亡國的危險臨在每個中國人的頭上。即使過去有著怎樣的深仇積怨,便算是殺父之仇罷,在這大難當前的日子,也不應再記往日的仇恨,而唯有團結起來一致對付當前最大的敵人,在‘抗日高於一切,一切為著抗日’的原則下和衷共濟,為大家的共同利益而奮斗,才是出路。”

九一八事變爆發后,經過十年革命斗爭實踐鍛煉、代表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國共產黨,率先發出武裝抗日的號召,率先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積極領導人民開展抗日斗爭,並且毅然捐棄前嫌,從民族大義出發,全力促成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推動了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創造性地解決了中國人民抵抗外敵侵略的政治組織力問題,從而實現了近代以來不曾有過的全民族共同抗敵的嶄新局面。

長城內外、大江南北,“舉國鼎沸兮,全民總抗戰”,各黨派、各民族、各階級、各階層、各團體以及海外華僑華人空前團結、一致抗日,中國人民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新的長城。英國記者詹姆斯·貝特蘭寫道:“日本的侵略行動,雖則令人寒栗地給予中國以大量的災難與苦難,但在同時,血與火的鍛煉,卻也把中國社會內部的前進力量解放了出來。”

從一盤散沙到萬眾一心,從對立沖突到強大合力,抗戰精神是全民族共同抗戰、團結抗戰、協力抗戰的凝結劑。偉大的抗戰精神也感動著、震撼著每一位與之切身接觸過的西方人士:埃德加·斯諾感受到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有一種獨特的力量,他稱之為“東方魔力”“興國之光”﹔白求恩滿懷激情地說,“我曾經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也參加過西班牙戰爭,然而中國軍隊這種勇敢的精神,我在世界上還未曾發現過”。

全國抗戰爆發后,日軍切斷了中國內地與外界聯系的所有交通。誕生於抗日戰爭烽火中的滇緬公路,就成為維系整個抗戰生命線的國際通道。世界難以相信,日本人更難以相信,是20萬雲南各族人民自帶干糧、手挖肩扛,用短短9個月在崇山峻嶺間開鑿出了近千公裡長的“生命通道”。時任美國駐華大使曾評價說:中國能於短期內完成此艱巨工程,此種果敢毅力與精神,實令人欽佩。這種精神是全世界任何民族所不及的。

強化人民不屈意志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一場以弱對強的戰爭。中國為什麼能夠取得勝利?除了客觀因素,最重要的是中華民族有著百折不撓、永不服輸的不屈意志,正如1937年9月朱德總司令在八路軍誓師大會上宣讀的抗日誓詞——為了民族,為了國家,為了同胞,為了子孫,我們隻有抗戰到底!正因為有了不屈意志,面對強大敵人的進攻,中華兒女才能不畏強暴、奮起抗爭、眾志成城。縱使付出3500萬軍民傷亡的代價,但中國沒有屈服。

九一八事變后,東北同胞曾誓言:“寧教白山黑水盡化為赤血之區,不願華冑倭奴同立於黃海之岸。”這其實是整個中華民族的共同心聲。壯烈殉國的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發出了“為了民族國家的利益,我們要與華北人民同甘苦,共生死”的吶喊﹔血洒雁北的歸國華僑、抗日女英雄李林立下了“甘願征戰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的誓言﹔楊靖宇以“頭顱不惜拋掉,鮮血可以噴洒,而忠貞不貳的意志是不會動搖”的信念為抗日獻出生命,他的遺體被日軍解剖時,胃裡淨是枯草、樹皮和棉絮,沒有一粒糧食,展現了為民族尊嚴而舍生取義的崇高氣節。1942年2月,東北抗日聯軍第2路軍副總指揮兼第3軍軍長趙尚志,在率部對敵人作戰中身負重傷被俘,誓死不降。窮凶極惡的敵人割下他的頭顱運到長春慶功,把他的軀體扔進了鬆花江的冰窟中。趙尚志用自己的行動履行了“我死也要死在東北抗日戰場上”的誓言。

堅定人民必勝信念

抗日戰爭的時間之長、地域之廣、烈度之大是空前的,而中華民族表現出來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之強更是空前的。面對日本侵略者征服和奴役中國的圖謀,中華民族迅即凝聚起抗日御侮的共同意志,筑造起保家衛國的銅牆鐵壁。從戰略防御、戰略相持,到戰略反攻,無論是正面戰場還是敵后戰場,中國軍民屢挫屢戰,永不言敗,展示了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

抗日戰爭是一場敵強我弱、艱苦卓絕的持久戰爭。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中國雖然是一個大國,但同時又是一個弱國。日本是一個小國,但又是一個強國。因此,在同日本帝國主義的較量中,中國沒有力量取得速勝。在十四年的抗日戰爭中,中國人民以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以堅強的意志和非凡的毅力,同侵略者戰斗到底。必勝信念是照亮艱苦漫長抗戰歲月的明燈,指引著曲折歷史過程中前進的方向。

“中國有強大的實力抗擊日本嗎?”當美國記者史沫特萊詢問楊虎城將軍時,楊虎城這樣回答:“誰能從理論上解答這個問題?我認為中國的力量不在飛機和坦克,日本擁有更多的飛機和坦克。我們的力量就在於我們懂得我們必須抗日。這不是單純的物質力量問題,它需要我們面對現實,有堅定的意志,隻要我們有堅定的意志,我們就有力量抗戰。”成千上萬的中華兒女,在抗日戰場上表現出了這種“堅定的意志”,用熱血和生命澆鑄了千古不朽、熠熠生輝的抗戰精神。

全國抗戰開始前后,對於全國抗戰的進程及前途,國內輿論中的“亡國論”和“速勝論”相當盛行。中國會亡嗎?答復:不會亡,最后勝利是中國的。中國能夠速勝嗎?答復:不能速勝,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毛澤東在指導中國抗日戰爭的綱領性著作《論持久戰》中,解答了中國抗戰為什麼是持久戰、怎樣進行持久戰和最后勝利為什麼屬於中國這三大問題,清晰有力地描繪出中國抗戰全過程的完整藍圖和抗日游擊戰爭的前途,作出了“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最后勝利是中國的”這一論斷。

對國家民族的深沉熱愛,對偉大理想的堅定信心,是中華兒女抵御各種艱難險阻的精神武器,是取得抗戰勝利的意志保証。1937年9月18日,戰斗在山西前線的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在給叔父的家信中寫道:“我犧牲了我的一切幸福,為我的事業奮斗。請你相信這一道路是光明的、偉大的。”1939年,中國著名哲學家馮友蘭發表《論抗戰》,他樂觀地認為:“現在中國與日本打仗,是中國在近代處境最危底時候,但不是中國在近代地位最劣底時候。中國在近代地位最劣底時候,已經在二十年前過去了。我們的時代是中國中興的時代,而不是中國衰亡的時代。”

華北平原上的一個庄戶人家曾寫下這樣一副對聯:“萬眾一心保障國家獨立,百折不撓爭取民族解放”,橫批是:“抗戰到底”。這是中華兒女同日本侵略者血戰到底的怒吼,是中華民族抗戰必勝的宣言。美國總統羅斯福1942年表示:“中國軍隊對貴國遭受野蠻侵略所進行的英勇抵抗已經贏得美國和一切熱愛自由民族的最高贊譽。中國人民,武裝起來的和沒有武裝的都一樣,在十分不利的情況下,對於在裝備上佔極大優勢的敵人進行了差不多五年堅決抗擊所表現出的頑強,乃是對其他聯合國家軍隊和全體人民的鼓舞。”

鑄造人民英雄氣概

“要解滿腔心頭恨,劍斬倭奴祭亡靈。”在慘烈異常的抗日戰場,中國軍民冒著敵人炮火勇往直前,面對死亡威脅毫不退縮,一批又一批的抗日英雄前仆后繼,以大無畏的精神慷慨赴死,奏響氣壯山河的英雄凱歌。涌現出戰斗於白山黑水之間的孤膽英雄楊靖宇,為掩護群眾轉移而英勇跳崖的狼牙山五壯士,歷盡嚴刑拷打始終矢志不渝的趙一曼,淞滬會戰死守四行倉庫、孤軍殺敵的八百壯士,以民族大義為重不惜“犯上”的張學良、楊虎城,盧溝橋決心死戰的佟麟閣等一大批抗日英雄。

英雄來自人民,人民哺育英雄。北京密雲縣一位名叫鄧玉芬的母親,義無反顧地把丈夫和五個孩子送上抗日前線,他們全部戰死沙場,昭示了為民族生存而毀家紓難的愛國情懷。八路軍冀中回民支隊英勇善戰,日軍為逼降司令員馬本齋,將他的母親白文冠抓到河間縣城,威逼利誘她給兒子寫勸降信。馬母痛斥敵人說:“我是中國人,我兒子當八路軍是我讓他去的。勸降?那是妄想!”絕食7天,壯烈犧牲。

母親犧牲后,馬本齋奮筆寫下“偉大母親雖死猶生,兒承母志繼續斗爭”的誓言。1944年2月,馬本齋因積勞成疾去世。朱德題寫挽聯:壯志難移,回漢各族模范﹔大節不死,母子兩代英雄。“無論是正面戰場還是敵后戰場,無論是直接參戰還是后方支援,所有投身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的人們,都是抗戰英雄,都是民族英雄。”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已經75年了,那場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但戰爭陰霾並未消失,世界和平正義仍然面臨嚴重威脅。聚焦當下,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經歷深刻復雜之大變革、大調整。在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關鍵時刻,我們尤其需要繼承和弘揚抗戰精神,進一步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作者單位:軍事科學院)

彭玉龍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王靜、萬鵬)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