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周文彰

2020年08月26日15:46    來源:《紅旗文稿》2020/16

原標題: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接力之年。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進程中一個極其重要的時間節點,具有重要的裡程碑意義。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進程中的歷史方位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大格局中多次闡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黨的十九大作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戰略部署,提出要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基礎上,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所向和對人民的庄嚴承諾。我們黨的初心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將進一步鞏固我們黨執政的階級基礎、群眾基礎,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筑牢根基。“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就要向人民交出滿意答卷,向歷史作出可供檢驗的偉大成就。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要准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都包含著“全面”的要求,第一個“全面”是第二個“全面”的准備和基礎,第二個“全面”是第一個“全面”的繼續和拓展。要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就必須深刻領會和徹底落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全面”要求。首先,發展領域要全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小康社會要求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協調發展,促進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相協調,不斷開拓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其次,覆蓋的人口要全面。全面小康是惠及全體人民的小康,不僅要從總體上、總量上實現小康,更重要的是讓農村和貧困地區盡快趕上來,讓14億中國人民共享全面小康的成果。隻有這樣,全面小康才能真正造福全體人民。再次,覆蓋的區域要全面。努力縮小城鄉發展差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項重要任務。縮小城鄉發展差距,不僅要縮小國內生產總值總量和增長速度的差距,而且要縮小居民收入水平、基礎設施通達水平、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差距。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過程是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奠基的過程

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引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確立了新形勢下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戰略方向、重點領域和主攻目標,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戰略目標,居於引領位置。“四個全面”是一個大系統,每一個“全面”是一個小系統,每個系統又都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

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統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根據這一總體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項工作必須把握的重點是: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堅持黨的領導,加強人民當家作主制度保障,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斷完善公共服務體系,統籌教育、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醫藥衛生、住房、食品安全、安全生產等各方面,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努力建設美麗中國。

以新發展理念指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是破解發展難題的“金鑰匙”。新發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提供了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

以區域發展戰略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展不協調、不平衡是我們發展過程中面臨的突出問題。黨的十九大報告將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首次提升為統領性的區域發展戰略,是解決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重大戰略之一。區域協調發展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緊密聯系、相互促進、相互推動。一方面,通過補短板強弱項,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質量和水平。另一方面,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把我國西部、中部、東北、東部這“四大板塊”以及各個經濟帶之間的振興與發展作為著力點,為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積累雄厚的基礎。

以脫貧攻堅決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存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大困難。2012年底,我國還有近1億貧困人口、11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習近平總書記飽含深情而又斬釘截鐵地指出:“我們不能一邊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另一邊還有幾千萬人口的生活水平處在扶貧標准線以下,這既影響人民群眾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滿意度,也影響國際社會對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認可度。”脫貧攻堅戰由此打響。到2019年底,全國創造了連續7年每年減貧1000萬人以上的奇跡,貧困發生率由10.2%降至0.6%。國家正在挂牌督戰,確保到2020年底貧困人口如期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這樣的成績單,讓人震撼更讓人動容。一路走來,我們黨書寫了最成功的脫貧故事,形成了精准扶貧的科學方略,構建了高效運行的治理貧困的體制機制。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積累了重要經驗

一切偉大的事業,總是在承前啟后、繼往開來中不斷推向前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不屈不撓、長期奮斗的果實,更是啟航新征程、揚帆再出發的動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既打下了堅實基礎,又積累了重要經驗。

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是政治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所以取得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煥發出勃勃生機,關鍵在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在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導。當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進程即將開啟,關鍵所在,仍然是切實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自覺增強“四個意識”,自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根本宗旨。以人民為中心,深刻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以人民為中心”是“為人民服務”宗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豐富和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寶貴經驗之一,就在於我們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面臨更多考驗,但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貫穿抗疫全過程,人民群眾的生命和生活始終被置於最重要的位置,人民群眾親身感受到黨和國家的為民情懷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無比優越。

堅持補短板強弱項是重要方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在“全面”,困難也在“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成效比預期的要好,但還存在一些短板弱項。從人群看,主要是老弱病殘貧困人口﹔從區域看,主要是深度貧困地區﹔從領域看,主要是生態環境、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等方面短板明顯。這些短板必須加快補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補短板是硬任務。”科學梳理短板,堅持問題導向,凝心聚力攻堅克難,打通“最后一公裡”,就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方法。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仍然需要運用這種方法。我國地域遼闊,各地發展程度參差不齊,群眾生活水平差距客觀存在,歷史形成的一些短板弱項需要我們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接力奮斗。

堅持防范風險是基本底線。當前,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世界經濟嚴重衰退,國際政治環境更加復雜多變,使我們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面臨的困難加大、風險加大,更加需要我們堅持底線思維,“既要有防范風險的先手,也要有應對和化解風險挑戰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風險的有准備之戰,也要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戰。”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實現之時,就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奮斗目標的開啟之日。我們要認真總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經驗,做好“十四五”規劃編制和執行工作,奮力拼搏,打好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一仗。

(作者:原國家行政學院副院長)

(責編:吳兆飛、任一林)
相關專題
· 《紅旗文摘》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